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书琪  刘丽 《旅游科学》2007,21(4):8-11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在全国和亚太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有重大意义.当前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偏重观光游览,旅游投入偏少;偏重自然景观,旅游文化发掘不够;偏重旅行消费,旅游六要素不完备;偏重旅游旺季,时间上经营不平衡;偏重低级竞争,市场无序现象还比较严重.旅游产业布局存在旅游集散地与目的地错位、星散布局缺乏整合、重复布局分散客流、单体布局缺乏联系等问题.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应集中精力抓准重点,延长产业链,设计旅游精品,调整布局构建多级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2.
平阳商帮作为晋商的一支,明清两代是其发展的重要阶段,清末民初逐渐由繁盛走向衰落。平阳商帮经贸西路,其经营地点基本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如西安、兰州、银川、武威、酒泉、西宁等,其经营行业涉及盐业、冶铁业、布业、烟业及茶叶等。明朝"开中法"的实施为平阳商人经贸西路拉开了序幕,丝路贸易的繁荣吸引平阳商人前去经商,"互通有无"的商业模式给平阳商人提供了商机,便利的交通亦是平阳商人经贸西路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4.
5.
在东晋南朝史书中有大量关于东州、西州、南州和北州的记载。这些以方位词来称呼的"州",含义和得名的原因都较为复杂。西州主要指代扬州官府和荆州,偶尔指益州。东州主要指代扬州,其次是东扬州。南州主要指代侨立的豫州和南豫州及其治所姑熟城,偶尔指江州和广州。北州主要指代青州,其次是泛指北方诸州。荆州是最大的军事重镇,扬州是京畿地区,二者的户口超过全国的半数,被世人比拟为先秦的西陕和东陕,因而被称之为西州和东州。侨立的豫州和南豫州及其治所姑熟城是防御长江中上游和北方军事势力攻击的重要屏障,因位于京师之南,故被称之为南州。益州和青州位居西部和北部边疆、经济富庶、战略位置重要,故被称为西州和北州。东扬州称东州,江州和广州称南州,都是因为物产富饶。这些方位州的得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  相似文献   
6.
王乃明  王伟  毛芸存 《攀登》2005,24(3):73-76
科技创新作为科学技术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科技进步的前提和核心.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火车头和第一推动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必须通过科技创新,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生产方式,培育新的优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查爱苹  邱洁威 《人文地理》2016,31(1):154-160
运用条件价值法评估资源的经济价值,假想市场的构建使得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备受质疑。早在20年前,发达国家关于条件价值法的相关研究已从实施实验、报告内容和结果,向检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方向转变。国内旅游资源研究的相关领域,对条件价值法信度和效度的关注非常罕见。文章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个案,运用条件价值法进行游憩价值评估,并进一步聚焦评估效度的深入探讨。条件价值法的评估结果表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2012年的游憩价值为7.14亿元。效度检验结果表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意愿调查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与运用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的评估结果566.04亿元相比,两者并不具备良好的收敛效度,前者的评估结果明显偏低;建构效度检验说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意愿调查结果部分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8.
This article draws on the work of the Japanese Westerniser and nationalist Fukuzawa Yukichi and the Turkish nationalist and critical proponent of Westernisation, Ziya Gökalp,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 of the idea of the West. It is shown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non‐West’ and West is not staged simply or purely in the form of a dualistic opposition by these men. Indeed, both my case studies evince the centrality of third or fourth categories that complicate but also sustain the stereotyping of the West. In particular, both Fukuzawa and Gokalp deploy a form of orientalism in which Asia is cast as a separate and primitive realm, to be distinguished from both the West and their own nations. The article engages its findings with recent post‐colonial debates on Asian occidentalism.  相似文献   
9.
武友德 《人文地理》2000,15(3):69-72
西部不发达区域是我国自然资源密集地区,极具开发潜力,其经济成长采取自然资源转换模式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传统的自然资源要素转换模式已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本通过对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中的技术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及资源转换模式等问题的系统思考,提出了提升区域自然资源转换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两次战略西移。第一次从 2 0世纪 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经济发展重心从东部逐渐向西部转移 ;第二次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两次战略西移所面对的国情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 ,但其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却不同 ,因而采用的是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是在完全不同的体制条件下进行的。比较研究两次战略西移的时代背景、内容特点和体制选择 ,对于实施 2 1世纪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