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巩义出土一批唐代题字俑,数量众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题字内容多为表明俑的名字、身份等,有的题字带有巫诅、避邪镇墓等性质。  相似文献   
2.
民族精神研究是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民族精神内涵研究与民族历史特点、民族精神与历史发展大势、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史学的关系,以及弘扬民族精神的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展开讨论,从而指出,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把握民族精神的历史特点,继承史学传统,在历史典籍中进一步挖掘传统民族精神的深刻底蕴,并通过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开展对史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历史学家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99年以来 ,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在市区内几个地点共发掘 7座唐代墓葬。墓皆为砖室 ,可分为长方形多室墓、长方形单室墓和方形单室墓三种。这批资料为研究新乡地区唐代的社会经济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水域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理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域景观是自然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学价值是人类审美和水域景观联系的纽带。水域景观美学价值的评价是天然水资源成为景观水资源(旅游资源)的先决条件,美学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水域景观的观赏质量,它是水域景观旅游价值评价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根据人类神经生理、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人类审美的主观缘源;再重点剖析水域景观的美学特征;最后提出水域景观美学价值评价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汉书新注》是近年出现的较新较好搜集资料较全的《汉书》全注本,本文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关于通假的注释问题提出来商榷,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选》是中国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学总集,“选学”研究由于敦煌宝藏的发现,在今天获得了新的发展。本试图从藏于各国的敦煌写卷入手,阐述写本在《选》研究上的语言字价值。  相似文献   
7.
《<六书故>研究》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宋末元初学者戴侗《六书故》的用心之作,是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新收获。这是一部朴实求实的学术专著,学术评价全面,客观。其主要贡献是:系统揭示了《六书故》的文字排列体系;讨论了引用钟居文,唐本《说文》资料考释文字的问题;全面论述了《六书故》所提出的“因声以求义”的理论及其实践;分析了《六书故》的词义研究特点是。给人们重新认识,利用,也为编写科学的中国语言学史,中国文字学史提供了主要的学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疆域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期研究,认为我们研究的“中国疆域”应该是指康熙二十八年(1689)《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期间清朝的疆域。这一疆域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自然凝聚时期,时间是从中华大地人类文明的出现,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疆域明晰时期,时间是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列强的蚕食鲸吞时期,时间是从鸦片战争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现代疆域巩固时期,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第三次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1982年和2000年的上海社会空间结构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与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82年上海社会空间结构模式相对简单,市区和郊区各自具有较强的同质性;2000年社会空间结构则趋于复杂,异质性特征明显增强,各类社会区间的圈层分布成为主导模式,并呈现指状空间扩散特征。在此基础上,论文从能动者和结构两个层面揭示了上海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多重背景下,我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在重构。居住分异是研究社会空间分化的重要维度。以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街道为例,说明城市向郊区的侵入与接替过程中,社会经济环境、就业等复杂因素综合作用使郊区居住分异由一元同质性社会空间向非均衡多元异质性社会空间转变。演变中凸显了就业市场需求与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萎缩、空间隔离和农民的社会垂直流动少等问题,建立贫困群体的城市规划、将流动人口纳入廉租房受益范畴,多渠道加强就业信息建设、增强就业培训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