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篇
  268篇
  2025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More than 200 bronze objects found in Hanzhong, southwest Shaanxi Province, China, a frontier region of the Shang Kingdom during the Shang dynasty, have been analysed for their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Forty-three typologically distinct, and probably culturally indigenous, items have been found to be compositionally distinctive as well. This paper presents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two types of local Hanzhong bronzes, namely the sickle-shaped and sceptre-shaped objects. Three special alloys, arsenic bronze, antimonial bronze and copper–nickel–arsenic ternary alloy, are particularly emphasized and discussed. The archaeological context of Hanzhong bronze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for the archaeometallurgy research of the Shang period are discussed as well.  相似文献   
2.
南阳春秋彭射墓出土兵器中包括有铁援铜戈、铜铍、铜殳、锥形铜镞等少见器物,在同期墓葬中并不常见。其中铁援铜戈的制作工艺与前期同类器物有着一脉相承的工艺技术。出土的铜殳和铜铍皆为春秋时期同类器物中的较早类型,又有所区别,有着地域性特征。圆锥头形铜镞镂空的装饰手法在同类镞中也较为罕见。这些青铜兵器含有较多楚文化风格,但也不乏淮河上游地区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攀峰 《中原文物》2012,(2):54-56,103
同义词连用现象是古汉语复音词产生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动词又是词汇中较大的一宗,本文就两周时期金文中的动词同义词连用现象做了一些考察,这些对我们正确理解两周时期的铭文内容都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西周金文赏赐物甲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根据铭辞文意和诸赏赐物排列规律,推测传统释为盾的一些形体应为甲;并对甲、盾二字在西周金文中的演变做了较为详细地阐述。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南陵县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而且规模最大的冶炼中心之一,其古代矿冶遗址可上溯至西周晚期。本研究对南陵出土的不同年代和类别的青铜器样品进行了金相检测及合金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容器存在铜铅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是热锻淬火的容器却不含铅,含锡量恰好位于适合该工艺操作并具有良好性能的区间。兵器、工具、车马饰均为铜锡二元合金,说明当时的工匠对于合金成分配比与性能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越式鼎腹部样品具有热锻淬火马氏体组织,同样的金属结构还见于汉代铜锣等乐器、峡江地区战国中晚期青铜剑、江都大桥镇南朝青铜器窖藏出土的多件青铜容器,而镇江地区出土吴国青铜戈则具有铸造淬火组织,工艺稍有差别。这些器物中发现高锡青铜淬火组织不是偶然的,高锡青铜热锻淬火技术至少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用以改善高锡青铜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6.
结构稳定性是评估文物安全的重要方面。三星堆二号坑出土1号青铜树体量庞大、结构复杂,且存在腐蚀、裂纹等危险因素,为了充分记录、评估其保存状况,本研究在原始几何形状和内部构造的基础上,利用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建立其几何模型和数值模型,并估算出青铜神树的质量分布和质心位置等无法实地测量的数据,并使用有限元方法,从应力和位移的角度分析青铜树的静置状态下的安全性。经过有限元模拟和材料力学简化计算,发现龙身和树干连接处、树枝根部应力较大,是易受损区域。  相似文献   
7.
借助超景深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检测分析仪器对湖北柳树沟墓群出土的一件汉代薄胎残损铜镜进行了检测分析。分析包括基体的微观腐蚀形貌、合金成分、金相组织及表面锈蚀物的物相和元素组成,从而确定了此面铜镜的腐蚀程度、材质、组织结构及表面锈蚀物类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表面清洁、点焊粘接、补全、随色及缓蚀封护等保护修复措施恢复了铜镜的器型,展现了文物原貌。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后,北京和上海都举行了规模盛大的"五四"运动纪念活动,这两次活动都不仅仅是群众性的纪念仪式,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一方面号召继承"五四"革命精神,表达对现实服务的方向;另一方面则书写着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确证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正确性以及对中国革命和即将展开的新中国建设的指导意义,即为新中国确立了一个新的思想坐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种以"五四"为中介而实质上是为了引导和塑造新思想的纪念活动方式,成为后来"五四"纪念的传统,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确立领导地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玄《周礼注》大量运用“若今”例,解说自周至汉发生了变迁的典制、名物、风俗、事类等。在“以今释古”方法论下,“若今”例有效地廓清了概念古今名实的变迁、被释语与释语间前后不一致、古今不对等的逻辑对应关系等问题,蔓成了一种具体的训诂方法——比况例释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评述了与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相关的技术史、考古学和艺术史文献,概述了殷墟治铸遗址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分析取得的认识和存在的局限,探讨了在技术演进、文化传播及治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值得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