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西溪遗址文化遗存可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时代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早期,晚期相当于马家浜文化向崧泽文化的过渡阶段,其资料证明太湖西部地区史前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自晚清以来,首先由一些外国人开始关注、著录宜兴陶业。到20世纪前期,中国人对于窑口、产品、工艺等宜兴陶业情况的文献记录逐渐涌现,其中包括宜兴制陶环节中最具特色的泥片成型工艺。传统泥片成型工艺虽延续至今,但以如今的制作方法与之相比,诸多方面和细节已逐渐改变,甚至消失。宜兴窑业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中国当代著名城市地理学者周一星教授所取得的若干重要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东南文化》2006,(6):21-29,I0003
宜兴潢潼土墩墓群是太湖西部土墩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发掘的3座土墩墓均有保存完好的石床,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器质量很高,较为精美,并出土了同时代土墩墓中较为少见的青铜矛。这对江南土墩墓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宜兴外销茶壶应市场需求,销往东南亚及欧洲。销往东南亚的茶壶应不同文化传统而发展其当地特色,也反映了华人在东南亚之饮茶文化;销往欧洲的茶壶,风格大异于内销茶壶,且促成了欧洲瓷器的创制。  相似文献   
6.
以宜兴为中国陶业经济文化典型,从社会文化学和遗产学角度,对其6000年陶业生产活动进行分析梳理和分期归纳,从中提炼出宜兴陶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概念;陶业文化遗产对当代宜兴甚而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振兴宜兴和中国陶业经济文化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骆驼墩遗址位于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过渡地带,其早期文化遗存以平底陶釜为主要特征,代表了太湖西部地区马家浜文化时期的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发掘中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崧泽文化时期、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灰坑等,以及广富林文化时期的灰坑,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约400件,以及各类动物骨骼标本约2000件。发掘者建议将以骆驼墩早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以平底釜为主要特征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命名为骆驼墩文化。  相似文献   
8.
《阳羡砂壶图考》是研究宜兴紫砂的重要文献,对于《阳羡砂壶图考》的内容,本文就其中有待商榷的部分,结合出土及传世实物,提出一些新的考证观点,并认为对乾隆时期紫砂工艺以及明清各时期紫砂胎土特征的鉴别,是《阳羡砂壶图考》值得研究者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如果羊角山紫砂窑址属宋代,那么,四系壶有可能是元代或明初之物。因四系壶无盖,所以还不能确切地定为紫砂茶具,明代嘉靖年间的吴经提梁壶才真正具备了紫砂茶具的基本要素,属于专用的紫砂茶具。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0月28~30日",骆驼墩文化论坛——骆驼墩文化遗存与太湖西部史前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宜兴召开。会议围绕"骆驼墩文化命名"问题展开讨论,对骆驼墩遗址的发现,骆驼墩文化遗存的性质及内涵、学术意义、价值定位、文化交流、保护利用进行了界定,提出建议;并就考古学文化的命名、划分及其标准,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研究,考古学文化研究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