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王振忠 《安徽史学》2008,(1):98-103
本文利用晚清环川<(璁公房修)詹氏支谱>,研究徽州墨商的几个问题.具体描述了徽州墨商一般的经营状况,并重点勾勒出婺源著名墨庄詹彦文的相关事迹,指出:詹彦文墨庄的商业网络遍及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和河南数省,这一点无论是在族谱和徽州文书中均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婺源由安徽改隶江西,由此引发了婺源民众长达13年之久的“回皖运动”,并且以抗战胜利为界,分成前后明显不同的组织形式,由于“回皖运动”的高涨使得内政部联合皖、赣政府进行三方会勘,最终婺源成功回皖。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得出中央、省、县各级政府、官员、徽籍和本县的土著以及侨寓外地者等不同群体因各自的利益所驱动而表现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以及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自然因素、文化因素与政区、行政关系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自秦汉始,"九原"之名便屡见于史籍,其重要性逐渐引起后人关注。而九原郡的出现时间、地望、郡治所在等即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田野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九原郡郡治所在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关于九原郡郡治所在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位于巴彦淖尔市黑柳子乡的三顶帐房古城,该观点提出时间较早,影响亦较为深远;二是包头市九原区哈林格尔乡孟家梁古城,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在一段时间很有影响;三是今包头市九原区的麻池古城,提出较晚,但有较广泛的认同。本文依据最新考古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认为三顶帐房古城说和孟家梁古城说存在疑点:二者规模均不能达到郡级设置的标准,所处位置也与文献记载不符。麻池古城不仅是目前该区域规模最大的古城,而且形制也符合《水经注》所载"接对"特征,且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基本一致,故应为秦之九原郡及西汉之五原郡治所在。  相似文献   
4.
党宁  肖荟  李文明 《人文地理》2021,36(3):185-192
现有游客亲环境行为驱动因素研究大多从游客认知层面进行,鲜有对情感层面的探究,尚未明确情感因素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价值与机理,导致对游客亲环境行为的解释和预测力度有限.为解析认知、情感因素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本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6个景区为典型案例地,结合现场与线上调研,引入心理契约和自然共情概念,尝试构建"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5.
朱峰  项怡娴  丁新新 《人文地理》2013,28(5):147-152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媒介在旅游目的地演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婺源为案例地,经三方资料(田野调查、网络数据、样本访谈)互证后还原了婺源旅游业发展过程。研究发现,在婺源的旅游地生命周期演进中,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介,沟通小圈子传播与大众传播,促进了旅游地从探查阶段向参与阶段演化;互联网的早期传播在提升目的地知名度的同时使游客到访量渐增,为政府介入旅游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推动了目的地快速发展;进入发展阶段后,互联网作为互动传播媒介的优势使政府宣传、名人效应、事件营销的传播被放大。研究突破了单纯将互联网作为营销工具看待的局限性观点,把互联网作为影响旅游目的地演化的因素纳入到目的地演化理论范畴,深化并补充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6.
杨洁莹  张京祥  张逸群 《人文地理》2020,35(3):86-92,114
乡村振兴不能回避资本,然而资本下乡会改变乡村内部治理结构,如何善用资本以实现乡村善治成为一个难题。文章以江西省婺源县Y村作为典型案例,基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深度剖析资本介入后村庄治理主体的关系转换和资本运行的内在机制,并揭示资本介入后乡村善治面临的难题。文章认为,市场资本介入乡村重构了空间生产主体,并倾向于构建符合自身需求的新空间形态。新空间形态进一步形成了新社会关系网络,新社会关系网络在市场资本的助推下稳固,并逐步将村民主体排挤出村庄,导致资本下乡后空间非正义等问题凸显。未来的乡村治理模式应当发挥资本的触媒作用;维持政府公正性角色,保持乡村空间正义;明确村民主体地位,鼓励村民作为村庄营建的主体;强化集体力量,保持村集体对空间的有效控制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