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宣统二年庚戌,乐嘉藻北游京城,又南下津沪,日记中留下了交游和对所经之地社会风貌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清宣统二年庚戌,乐嘉藻北游京城,又南下津沪,日记中留下了交游和对所经之地社会风貌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武汉都市圈经济社会要素流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圈城际经济联系与相互作用空间表现形式为城市间、城市-区域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等经济社会要素流。基于城际功能集散效应影响量建立城市流模型:F=NE,揭示出:武汉都市圈各中心城市经济社会要素流强度空间差异明显,对外经济联系呈现显著规模等级分布,空间结构上已经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鞍形"圈层结构。通过统计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从实证角度分析得出:武汉成为圈域经济社会要素流集散中心,城际经济社会要素流不同程度表现出以武汉为中心的"等级放射状"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从犯罪背景空间、场所空间、联接空间和聚集空间四个层次,构建城市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体系。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立案判决的“两抢一盗”犯罪为数据源,综合运用空间句法、犯罪近重复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方法进行犯罪风险地形建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犯罪风险区位因子对犯罪空间分布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依据多层次的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体系及其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机制,城市犯罪高风险区域可分为城市商业中心、火车站交通枢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几大类型。基于犯罪地理学理论构建的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体系模拟的犯罪风险地形对实际犯罪空间分布有良好的解释度,可为城市犯罪分布环境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5.
Calorimetric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energy accumulated in the organic matter of a semidesert community of Azerbaydzhan ranges from 3663 to 5754 calories per gram of dry mass. Under semidesert conditions only 1 to 3 percent of incoming light energy is accumulated in the mass of a plant community. This agrees with similar determinations of the accumulation of energy in a forest community (Ovington and Heitcamp, 1960). Empirical formulas are used to compute the energy accumulated in one gram of plant mass of an entire community and to calculate the level of use of radiation energy (the share of energy accumulated in plant matter plus the energy used to evaporate). The results agree fairly well with data derived by other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平台,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乡镇街道为分析单元,采用具有不同有效服务半径的改进的潜能模型对武汉市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改进的潜能模型能合理地评价武汉市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有效判断养老设施稀缺程度;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从武汉市东南地区向四周逐渐递减;距市中心越远,乡镇街道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越低。文章直观揭示武汉市各乡镇街道养老设施空间可达性差异,有效判别武汉市各乡镇街道养老设施稀缺程度,为养老设施空间配置、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基于县域尺度,计量揭示了武汉城市圈道路网通达性的空间演化规律:县域通达性演化保持时间惯性,空间分布整体遵循良好的指数律,空间极化程度保持连续,通达性极值的县域分布具有空间惰性;县域通达性基本遵循距离衰减律,呈中心-外围的环状分异,局部出现一定变形,具有强空间集聚性,形成明显的等级圈层结构。县域通达性的这种空间变化受其自然环境"刻画"明显,呈现"反自然梯度"格局,也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但不同指标下的社会经济"牵引"强度存在差异,总体上县域通达性与自然-人文地理系统保持空间共轭协同,遵循一定的空间对称性:县域通达性分布遵循中心地原理,与城乡节点体系的靶形分布一致;通达性空间供给与人口和经济需求保持密切耦合,与地形地貌分布具有宏观上的对应性和一致性,空间呈现协同共轭的">"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城市网络分析工具测度武汉市主城区多尺度道路网络中心性并分析其与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随搜索半径增大,邻近中心性由多个高值区到趋于城市质心并呈圈层结构,中介中心性由片状到点轴式分布,直线中心性空间格局基本不变。②道路网络中心性随尺度变化与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相关性,且变化各异。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全域邻近道路网络中心性和搜索半径为3000 m的直线中心性相关性最强,与中介中心性基本不相关。③道路网络中心性与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关系略有差别,与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业相关性最强,零售业其次,休闲娱乐业最弱。④道路网络中心性与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存在非协调区域,局域路网识别出来的中心性区域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立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法、Ripley's L函数、标准差椭圆、Voronoi多边形和空间句法,系统分析武汉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立的空间效应,包括整体空间效应、服务范围及服务人口效应、可达性及穿行性效应。结果表明,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设立:1使图书馆由单一集聚核心向多集聚核心转变,使图书馆空间集聚程度加强,整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方向向"E-W"方向顺时针旋转;2使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缩小,服务人口压力减小,但其长尾效应有待进一步发挥;3使图书馆的可达性略有提高,但使其穿行性显著增强,正在从根本上将读者获取图书资源的方式由"读者围着资源移动"转变为"让资源围着读者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明清时期今长江武汉段江面上近武昌江岸和近汉阳江岸的沙洲演变,认为江中的沙洲变迁在东、西两岸大致经历了鹦鹉洲(偏东岸)、刘公洲(偏西岸)、金沙洲(偏东岸)、新刘公洲(偏西岸)、白沙洲(偏东岸)、新鹦鹉洲(偏西岸)、新白沙洲(偏东岸)这一交替出现及消亡或并岸的过程;并指出沙洲演变与港口变迁及商业市集贸易、南北两岸岸线及城垣堤防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东西两岸在经济利益和城垣堤防上的矛盾和冲突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