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赵新平 《史学月刊》2007,3(8):109-113
民初晋北乡村作为历史大变革时期重要的社会单元,其生活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领域,还包括劳动生活方式和婚姻生活方式等。且由于晋北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区,故在生活方式上呈现出一些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闵小芳 《攀登》2007,26(2):25-27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本文就青海省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培养新型农牧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冯彩莉 《攀登》2007,26(6):176-178
文章在对青海省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个群体的基本状况及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缓解青海省高校中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明一代,河南省曾进行了三次土地丈量活动:第一次在明初洪武年间,丈量出的土地数字仅是当时开垦的土地数,不能反映全省实有的土地数量。第二次在明中期嘉靖年间,是在一种错误思想的指导之下进行的,丈量之后又以“符合原额”为宗旨,大量进行了折亩活动,故丈量出的土地数字既不能反映当时河南省的开垦耕种数,也不能反映当时实有的土地数字。第三次是在明中后期万历年间进行的,指导思想明确,法令严格,方法得当,丈量出的土地数字既能反映当时河南省的开垦耕种数,又代表了全省实有的耕地数字。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俞勇军  陆玉麒 《人文地理》2004,19(3):41-45,30
区域差异历来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区域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江西省受周边强经济中心的影响,经济区位边缘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江西省突破原来农业大省的发展思路,致力引进发达地区和国外的技术和资金,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江西省内部地区差异较1990年明显扩大,而且表现出各地区相对波动较大的特征。本文采用偏离一份额模型,对江西1990-2001年间11年来的发展状况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探讨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结构特征,将江西划分为4种发展类型。江西省各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是其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山西省转型期旅游发展为例,选取2005、2011和2017年17项指标构建城市旅游发展综合实力评价体系,基于改进场强模型,借助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旅游场强时空异质性特征及演变机制。结果表明:①旅游场强高值区范围扩大、逐步形成叶脉状网络空间形态,突破了早期“人”形格局限制;②各地市旅游场强前期整体上升,后期集中在大西高铁沿线,城市绝对差异增加,高级别场强类型主要以太原市为中心向边缘扩散演替;③旅游场强空间格局演变具有时序性特征,主导因子经历了二元、三元主导和多元共同作用阶段,对于旅游产业后发省份构建区域旅游场强空间格局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平阳商帮作为晋商的一支,明清两代是其发展的重要阶段,清末民初逐渐由繁盛走向衰落。平阳商帮经贸西路,其经营地点基本为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如西安、兰州、银川、武威、酒泉、西宁等,其经营行业涉及盐业、冶铁业、布业、烟业及茶叶等。明朝"开中法"的实施为平阳商人经贸西路拉开了序幕,丝路贸易的繁荣吸引平阳商人前去经商,"互通有无"的商业模式给平阳商人提供了商机,便利的交通亦是平阳商人经贸西路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皖南上海小三线职工的民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小三线分布于皖南和浙西数百公里的山区,从1965年兴建到1988年移交结束,前后历时24年,人数最多时达到7.2万余人。小三线作为上海的后方基地和经济"飞地",自成一个社会体系。如何保障数万人的日常生活,解决他们面临的婚姻、户口、医疗、教育等问题,是小三线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也关涉到沪皖两地政府和职能部门的各项政策与协调。民生问题是研究小三线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政策时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联庄会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河北省沦陷区的联庄会是日伪拼凑的乡村"群众自卫组织",是"乡村协同体"建设的重要形式。实质上河北沦陷区联庄会是日伪对付中共领导的敌后人民抗日战争而精心组建的伪组织。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为指导,对联庄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争取工作。探讨河北省沦陷区联庄会的建立和主要活动,以及中共争取联庄会的斗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华北沦陷区日伪统治和华北沦陷区抗日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