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时 《考古》2012,(2):76-83,109
《郑子家丧》与《铎氏微》竹书《郑子家丧》是一篇战国时期的《春秋》学佚籍。全篇记述楚、晋邲之战的原因与经过,弘扬了楚庄王的霸业。其文本脱胎于《左传》,应属楚威王傅铎椒所作之《铎氏微》。此书见载于《汉书·艺文志》,久已失传,今复重见,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文中对竹书内容进行考释,并就其文本属于《铎氏微》提出证据。  相似文献   
2.
吕兆禧生活于明万历时期,早死,有《东方先生集》和《吕锡侯笔记》传于世,并与姚士麟共辑六朝潘岳等人别集十余种,辑佚之功实不可没。《东方先生集》是明代较早出现的东方朔作品辑本,虽有收录过滥之弊,然搜罗之全、校核之精实优于张燮《东方大中集》。本文钩稽了吕兆禧的生平、著述和交游,指出了《东方先生集》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冯家昇先生在语言学、民族史、历史地理、科技史等多个学术领域多有建树,而边疆史地在其学术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冯家昇的边疆史研究做了简要梳理,认为对诸如冯家昇等先贤的相关研究做进一步的梳理和总结对于边疆学的构建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八十多年来校读法作为一种治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和学者们对这个名称的使用理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探讨,认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多同文献学、校勘学混同与重合,六十年代初彭铎发表《古籍校读法》,对校读法的概念、具体进行的方法、涉及的范围作了论述,七十年代末彭先生又发表《古籍校读法与语法学习》,对校读法的作用等作了深入的论述。彭铎继承陈钟凡、孙德谦之说而加以发展,确定了校读法的基本形式,使校读法作为一种学习与研究古文献、古汉语的方法同校勘学、文献学相辅相成,鼎足而三。  相似文献   
5.
施邦曜与王阳明有深刻的牵连,施邦曜所编《阳明先生集要》不仅传播了王学,且体现了施本在评点上的意义及其价值,建立了新的诠释体系,创新评点内容的运用机制,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6.
一门三代藏书家--记杨氏海源阁三世主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聊城海源阁藏书与保管情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7.
夏侯玄是正始、嘉平年间亲曹氏名士群体的主要代表,他提出了一系列代表曹爽集团政治改革的理论主张,建议并直接指挥了意在提高曹爽声望的伐蜀之役,受到司马氏父子的嫉恨。在玄学思想活动中,早在太和年间他便参与“浮华交会”,与荀粲等交往,颇具玄学修养。特别是他利用其地位,组织、协调玄谈,成为一时“宗主”。他虽习玄,但依然谨守礼法,儒玄并综,“情礼兼到”,引领魏晋以降之士风,成为一代楷模。对其家族而言,其名士化标志着夏侯氏门风逐渐尚文,门第逐渐士族化。  相似文献   
8.
殷海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者。其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历史定位,已经被学界公认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殷海光自由主义思想的形成因素,学界相关研究的成果甚少,这是本文需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惠荣 《安徽史学》2006,50(4):107-110
魏源及<海国图志>在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然而关于魏源修改<海国图志>的一些细节问题,在后人的撰述中存有误解之处.由于这些后人撰述现已成为研究魏源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们的正确无误因而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在研读这些撰述时发现,有些重要撰述包括<清史列传>都持一共同观点,即魏源曾依据广东近代著名学者陈澧的<书〈海国图志〉后呈张南山先生>,屡次修改<海国图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这一观点的证据不足;其次,将陈文与50卷本、60卷本、100卷本<海国图志·筹海篇>相比较,可以证实魏源基本未采纳陈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荣芳  高荣 《史学月刊》2005,(10):78-86
朱绍侯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秦汉史研究专家。他在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军功爵制和简牍学等研究领域,都有很多建树。其中对军功爵制的研究用力尤多、成就最著。其主要贡献在于厘清了军功爵制产生、发展直至衰亡的基本线索,揭示了军功爵制的价值、历史地位和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