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Urban commons are characterised in the literature as collectively shared property in the city shaped by a context of scarce resources,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interaction of strangers. In the broader commons literature, commons appears as a verb, a noun, and a process made by practices of commoning—albeit still with a focus on property.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an understanding of urban commons as more‐than‐property is needed to recognise how present but elusive urban commons are. I use examples from interviews and observations conducted at a Women's Library to discuss how the access, use, benefit, care, responsibility, and ownership of this urban commons bring it into being through particular practices of commoning. By questioning current ways of defining urban commons, urban scholars gain a ground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property, and other practices, in maintaining an urban common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2.
This article, which concerns the history and texts of some of the magical papyri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Oslo Library, has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Hickey and Maravela) sheds light on the acquisition of the celebrated Oslo magical roll, P.Oslo I 1, by drawing on Samson Eitrem's account of the purchase in the Norwegian daily Aftenposten and the correspondence of Francis W. Kelsey, who had sought to buy the papyrus f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he second part (Zellmann-Rohrer) offers critical remarks on the formats and texts of the magical papyri P.Oslo I 1, 4–5 and II 15.  相似文献   
3.
宋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江南地区社会慈善事业的发达,集中体现在官方慈善事业的繁荣和民间慈善事业的勃兴两个方面.官方通过兴建慈善机构、设置慈善粮仓、实施应急救济等手段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民间则通过成立慈善组织、实施族内济助、自发捐资行善等方式来促进慈善事业的进步.宋代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具有机构设置早、规模大、设施全、济助对象多、慈善活动制度化等特点.政府高度重视、经济高度发达、古代慈善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等,是宋代江南地区社会慈善事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所收南宋人胡元质重新编排注释的胡曾《咏史诗》,在今天看来至少具有三方面的文献价值,一可用以校勘文字,二可资以辑录佚文,三可据以推断某些古籍的亡佚时代。  相似文献   
5.
江南、湖广、陕西分省过程与清初省制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南、湖广、陕西三省分省,是清代行政区划变迁史和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康熙、乾隆两部《清会典》记载的省制这一角度出发,对江南等省的分省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这是一个始于顺治十八年、终于康熙六年的渐变过程,清代的省制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从旧到新的转变。本文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分省过程结束后,"江南省"、"湖广省"等省名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胡阿祥 《安徽史学》2016,(3):130-137
唐代以前的宣城,走过了由县邑到郡治、由江南西部的行政中心到江南地区的政治腹地与经济沃壤的历程。其间几个关键节点是:楚国置爰陵邑,西汉置丹杨郡,孙吴丹杨郡迁治建业,西晋分置宣城郡,六朝时代之宣城既为近畿要地、又逐渐成长为文化名邦。以南齐谢朓为标志人物的山水诗的创作与影响,既反映了南朝时代宣城的文化特色,也使得宣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名副其实的"山水诗都"。  相似文献   
7.
缪荃孙与江南图书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有识之士缪荃孙在江宁(今南京)建立藏书楼,编纂书目、订立规章,创建了著名的江南图书馆,成为近代图书馆中之出类拔萃者。  相似文献   
8.
近代江南地区工商业会馆、公所碑刻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南生 《安徽史学》2005,(3):40-46,128
在现有的行会制度史研究中,尚无专文对碑刻本身进行探讨.本文认为:刻石立碑是行会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工商业会馆、公所从社会合法性到政治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行会受到封建官府保护的象征.在会馆、公所等行会组织的发展中,碑刻具有传承后世的记忆功能、惩戒违规的警示功能、颂扬美德的激励功能、公布官府法令的告示功能以及征信与佐证功能,有助于形成行业的凝聚力和从业者的自豪感,增强会馆、公所的权威性和同业商人对行业的归属感及维护行业利益的责任感,约束违规违法行为,对会馆、公所的变迁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葛文琴 《攀登》2010,29(4):135-137
读者投诉是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因此成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认为,关键是要正确认识读者投诉现象,认真分析读者投诉的原因,从读者的投诉中发现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读者投诉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沈昕 《安徽史学》2010,(5):79-83
祁门善和程氏是徽州程氏宗族的重要支派,遗存文书众多.笔者2008年参与整理了安徽省图书馆古籍部保存的一批祁门善和程氏宗族文书资料,此次整理文书近150件,分为土地文书、房契文书、赋役文书、商业文书、宗族关系实态文书、社会文书、会社文书七个方面.这批文书具有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种类齐全、关联度强、保存完整、民间性突出等特点,价值较大,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