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survival of PCR-amplifiable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DNA in a small number of modern and medieval bovine leather samples. The results of this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 that, while no nuclear DNA can be PCR-amplified from any of the specimens, mitochondrial DNA can be amplified from all samples. To investigate this contrasting pattern of DNA survival further, we have vegetable-tanned cow skin in our own laboratory, and directly assayed the survival of PCR-amplifiable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DNA at each step of the proc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uclear DNA is reduced to sub-amplifiable levels as a result of the tanning baths, whereas amplifiable mitochondrial DNA survives the complete proces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old and archaeological bovine leather may represent a useful source of genetic information, although this information will most likely be limited to that which can be gained from mitochondrial DNA.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被应用到皮质文物保护领域。分析检测是获取文物病害信息和评估保护效果的重要途径,可以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介绍了表面分析、光谱分析和波谱分析、热分析以及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它们在皮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情况。皮质文物本身蕴含着大量丰富的信息,对皮质文物开展系统全面分析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定性和定量研究环境因素对皮质文物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建立皮质文物检测结果数据库和皮质文物病害标准图库,以及构建皮质文物劣化和病害防治保护效果评价体系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皮革制品在我国使用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但由于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等有机物,容易受埋藏条件(土壤、微生物、地下水等)和馆藏环境(温湿度、光照、微生物、有害气体等)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害(板结、虫蛀、糟朽、变形、变色、破损、缺失等),其中以板结病害最为普遍,危害较为严重。为了探究板结皮质文物的回软保护方法,以人工老化现代羊皮为样品,通过配制不同配方回软剂对其进行回软,测试皮革样品回软前后的柔软度、质量、尺寸变化数据并分析扫描电镜下的微观结构,对不同回软剂的回软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配比为羊毛脂∶司班-80∶硅油∶水=10∶1∶1.5∶50和配比为羊毛脂∶SDBS∶硅油∶水=10∶1∶1.5∶50的回软剂对板结皮革的回软效果明显,可以在板结皮革文物的保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This work characterizes both tanning and colouring materials found in ancient Egyptian leather objects fro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The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s focused on ass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ancient tanners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 X‐ray fluorescence (XR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X‐ray radiography and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connected to an energy‐dispersive X‐ray detector (SEM–EDX). Reference leather samples and archaeological leather objects were investigated to identify the animal skin species and the early use of hydrolyzable vegetable tannins for leather tanning. Different methods were used to colour th leather, including madder dying and staining with hematite, or painting with Egyptian blue and Egyptian green.  相似文献   
5.
采用甘油、聚乙二醇4000、硅胶等对中国北方出土皮制品进行了保护处理,处理后皮件基本 柔软,且能随意展开,保持了原貌。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温、湿度变化对皮质文物的影响,以内蒙古博物院及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藏皮质文物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内蒙古地区皮质文物常见的病害种类进行调查,参照已颁布执行的馆藏丝织品病害与图示(WW/T 0013-2008)等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有关病害现象的规范描述,对内蒙古地区皮质文物出现的病害现象进行归类和说明。同时利用湿热老化试验,对采集的皮质样品进行老化前后撕裂力、抗张强度、负荷伸长率等理化性能数据的研究,对温、湿度变化给不同鞣制工艺皮质样品所造成影响进行分析,并以此来研究皮质文物的劣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湿度变化是造成皮质文物劣化的主要因素,且对不同鞣制工艺皮质文物理化性能的影响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皮质文物鞣制工艺与其组成及物化特性之间的关系,对内蒙古地区皮质文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归类。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对皮质样品的组成及相应的物化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皮革文物的组成和制作工艺有一定的联系:古代技术鞣制的皮革较现代工艺鞣制的皮革含有较多的四氯化碳提取物和较少的灰分,而现代鞣制皮革含有铬元素,这是现代鞣制的特征。两种皮革样品中都含有食盐,是用来做防腐剂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传统“净皮”工艺得到的皮影原皮,具有质地硬、不易弯折、透光性好、亲水性基团多等特点,不同于蓬松柔软的普通皮革。特殊的工艺过程,使皮影具有特殊的材料性质。但是皮影类文物保护尚未受到学界较多关注,多数研究甚至误将皮影类文物所用皮料等同于其他普通鞣制皮革,忽略其特殊的物质材料基础。因此,本研究将皮影原皮作为标准样品,实施控制变量的样品人工加速老化,结合显微观察、性能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进行评估,探究环境因子在皮质劣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偏好。其创新点有二:第一是提出一种适宜于皮影皮质老化、劣化程度的标准量化评估方法——该法取样量少、操作便捷、成本低廉,结果令人满意;第二是基于本评估方法的原皮皮质评估实践,证明即便没有鞣制效应作用,仅经过机械制皮过程,皮质仍具有相当的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我国古代马具的发展及工艺,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旬邑上庙遗址出土的一副南北朝至初唐时期马具中青铜卡带背面附着的多层有机残留物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黑色残留物为动物皮革,老化严重,已无法判断种属及鞣制工艺;下层残留纺织物为大麻纤维平纹编织而成,其经纬线差异显著,编织密度较低。二者共同构成该件马具之鞦。研究首次发现,马具上各青铜部件间系带使用了纺织品包裹皮革的制作工艺,可见当时马具的发展已初步成熟,人们充分认识到大麻制品及动物皮革作为马具系带的特征优势,并能将二者结合使用。研究结果可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中原地区马具的研究提供线索,并为该类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