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司马光民族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光充分汲取自先秦儒家与他同时代欧阳修等人民族观中的有益成份。他提倡了民族和睦观 ;发展了民族平等观 ;丰富了民族诚信观。司马光将孟子的“气节观”、“大丈夫”精神 ,渗透入其民族观中 ,大力倡导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2.
This essay takes up the call for a “third phase” in memory studies and makes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uggestions for its further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an understanding of memory that centers on memory's temporality, its relation to language, and its quality as a social action, the essay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entangled memory.” On a theoretical level, it brings to the fore the entangledness of acts of remembering. In a synchronic perspective, memory's entangledness is presented as twofold. Every act of remembering inscribes an individual in multiple social frames. This polyphony entails the simultaneous existence of concur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past. In a diachronic perspective, memory is entangled in the dynamic relation between single acts of remembering and changing mnemonic patterns. Memory scholars therefore uncover boundless cross‐referential configurations. Wishing to enhance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and the empirical parts of memory studies, we propose four devices that serve as a heuristic in the study of memory's entanglement: chronology against time, conflict, generations, and self‐reflexivity. Current debates on European memory permit us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benefits that the concept of entangled memory carries for memory studies.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南北朝至隋末区域文化合流的背景,考察隋末唐初秦府集团成员的仕进状况,其中包括人才类型、家庭政治背景、个体政治势力来源、进入秦府的渠道、个体政治活动空间,认识了以李世民为核心的秦府政治集团,利用争夺天下之机,逐步拓展政治空间,将各地各类精英人才吸纳到秦府集团里来。在此过程中,李世民集团有意识地编织原北周、北齐、南陈入杨隋政治势力后裔,并用关陇、山东、江左这三大政治文化区域人才所长,将他们化入到同一个文化熔炉里融冶,大大推进了区域文化合流的步伐,在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史上写下了崭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关于会展业的发展条件及其动力体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会展业是一个前期投入高,周期长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会展业也迅速发展,会展业的研究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本首先分析发展会展业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并根据这些条件与会展业的关联性提出了会展业发展的动力体系模式,章结尾运用这一模式对我国会展业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发展会展业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英界碑包括陆路界碑、海关关碑和海域界碑,是英殖民主义者侵略和瓜分中国领土的历史见证.中英街上的陆路界碑是英国"展拓香港界址"并在"新界"北部地区实施勘界后,至今保留下来的最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由于时间长久和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中英街界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为了研究界碑的保护方法,对中英街上1~8号界碑的地理分布情况,风化、生物病害、表面污染与变色、机械损伤等病害主要类型和形成病害的相应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和研究,针对界碑保存现状和病害特征提出清洗、表面防护、防水、排水和环境整治等有效方法对界碑进行保护,以恢复其原有面貌,延长其保存寿命,使之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中英街界碑的保护方法对中英海关和海域界碑的保护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外滑雪旅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杰  韩丁 《人文地理》2001,16(3):26-30
本文就滑雪旅游历史进程、自然地理条件、滑雪地与滑雪场建设、客源市场状况等方面进行中外对比,旨在促进我国滑雪旅游业稳步、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7世纪中叶,唐朝与朝鲜半岛的新罗国联合,相继灭亡朝鲜半岛的另外两个国家———百济和高句丽。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朝鲜半岛遗民因各种原因被迫来到唐朝。迄今为止,学界对来唐的高句丽、百济遗民的具体数字并无定论;遗民的流向和安置也是众说纷纭。本文通过探讨国内外学界对高句丽、百济遗民的人数、流入地、安置地域分布等研究现状,指出其中的不足和应当侧重关注的问题,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应注重地方志资料的搜集,了解最新研究动态,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并转换角度,使高句丽、百济遗民关联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信息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小安  王晔 《人文地理》2004,19(3):60-63
十六大针对我国国情以及世界信息化的现实。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条件下推进信息化的,要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笔认为必须了解并正视中国信息化的初始条件,例如,生产力水平落后且呈现多层次性、产业结构不合理且第三产业的比例偏小、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亟待变迁、化变革不到位、政策法规不完善、教育水平低等。努力避免由于这些初始条件引起的路径依赖而产生的锁定。笔认为,为了避免锁定,作为政府应提高认识,关注长远与差别;重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突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信息技术的引进与开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信息化进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会展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曹新向  李永文 《人文地理》2004,19(5):11-14,84
会展旅游在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区域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器与显示器,区域和城市相关产业的辐射器,区域和城市就业人员的接收器等。但它的健康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发达的区域和城市经济、良好的会展设施、政府的支持和正确引导等。对其开发和管理要从条件分析、软硬件建设、人才培养、名牌培育、管理机构的建立、宣传促销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上海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玉枝 《人文地理》2001,16(4):80-84
本文以交换论为指导,从"利益对等交换"的角度剖析和构建了社区文化建设中的种种互动机制,进而立足于我国国情从整体上对当前上海社区文化建设层次分明的互动网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对21世纪上海国际大都市社区文化建设机制发展方向提出了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