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贺、海子生活在不同时代,时代的差异造就了他们诗歌风格的迥异。但无论是唐朝的李贺还是现代的海子,都曾分别被誉为诗人中的"鬼才",其大量作品都呈现出浓郁的"诗气",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仔细探究,发现二人的诗歌内涵有同源性,两者的诗无论是对生存的焦虑还是语言的使用甚或奇特大胆的想象,都绾纽为一个解不开的结。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是河洛地区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这里的少数民族以戎、狄为代表,分布在以黄河为中轴线的山地丘陵地区,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条件恶劣,大多仍处于游牧阶段。其与诸侯国的关系是和、战并存。二之间安和局面的出现既有诸侯国为了自身的需要而利用少数民族为其争霸服务,也有少数民族依附于某一强大诸侯国以求得庇护的因素。其衰亡既有自身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因,也有诸侯国统一战争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郑珍为诗,要在学韩,本于叙议,出于学问。兹论分轨所由,多自学韩而出,及其所之,则上下唐宋。以宋人学韩,故郑珍学宋,盖亦学韩一路,得于宋人句法、苏黄驰骋才学及宋诗机趣。韩从杜出,故郑诗学韩,与学杜无悖,多在即事、叙述及诗语祖述。郑诗略近孟诗者,固以遭际相似,而有情感认同,不似孟郊刻厉;似乐天、太白,则以学韩叙议,造语至于敷衍散漫;似李贺,则以郑诗奇气在焉,而用语固有取用;小诗有似王维者,悉写乡居生活、片时风景、一时感受,拟之贴切。  相似文献   
4.
有机残留物分析是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热点之一,蛋白质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为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草篓所含的黄褐色颗粒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其种属来源,揭示小河墓地先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的相关信息。本工作首先采用红外方法对墓M13出土草篓中的颗粒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了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提取蛋白质后,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出牛酪蛋白、牛免疫球蛋白和牛β乳球蛋白,据此推断该残留物为牛奶制品。需要指出的是,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牛奶加工证据,说明牛奶是小河墓地先民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作还显示,蛋白质组学方法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小,应可广泛地应用于古代残留物分析。  相似文献   
5.
拙文详考了明代西安下马陵从城南胭脂坡处演变为地处城内今和平门内西侧的过程,并且指出,正德初年陕西提学王云凤曾组织民力修筑城南下马陵和董子祠。嘉靖三年(1524年)陕西巡抚王珝与巡按御史喻茂坚首设城内董子祠,因其处原有墓,遂被时人认作董仲舒墓。笔者认为今之董墓所在之争在无可信证据前提下展开,并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陶敏 《中原文物》2012,(3):88-92
唐许临墓志的发现为研究唐代的历史和文献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本文从许临的家世、生平及仕履等方面对墓志作了考释,并就墓志作者贺知章及墓志对《元和姓纂》校勘的意义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7.
邹衍第一次把天人合一变成了系统的学说。从天地的形成谈起,融阴阳与五行为一体,用五行生克、阴阳消长和五德转移的理论解释一年四季的诸多变化和历史演进的规律,并进而规范人类、特别是王者的行为,是邹衍学说的实质和核心。但邹衍的天人合一理论和它所自出的巫术原理一样,归根结底是错误的和虚妄的。有人把天人合一等同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完全是对古代文化的曲解。  相似文献   
8.
周文玖 《史学月刊》2002,(8):95-100,104
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史学史是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至40年代初步形成。中国史学史这门学科产生的学术背景,与“史界革命”、文化史的兴起、通史与专史关系的认识等有密切的联系;梁启超、朱希祖、李大钊、何炳松、柳诒徵等人,对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与形成有着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口白]畁盉出于山西,应为西周穆恭时期器。此器铭之“[口白]畁”应是器主。《左传·昭公十五年》说,诸侯受封皆受明器于王室……故能薦彝器于王之礼,由本铭可以得到验证。“ ”字应释为“盘”字,此铭文为盔亦可以称为“尊般(盘)盉”提供新证。  相似文献   
10.
关于民和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生宝 《攀登》2006,25(6):130-1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本文分析了民和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促进民和县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