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康定元年(1040),宋夏战争爆发,范仲淹挺身纾难,出任延州边帅。面对宋廷"右文抑武"国策所致军事人才匮乏之弊,范仲淹选将以智勇、育将以仁爱,成功地提拔、培养了一批勇猛善战的军事干将。而其中所体现的正是范仲淹独特的"育将观"。  相似文献   
2.
洪业对崔述《知非集》、《荍田剩笔》等著作进行研究,系统梳理了崔述著作的版本流传、学术思想和生平事迹,这对顾颉刚整理和编订《崔东壁遗书》是有价值的。洪业主持的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支持了顾颉刚的《尚书》研究。在《禹贡》半月刊、禹贡学会的创立和以通俗读物的形式宣传抗日的工作中,洪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都对顾颉刚的学术产生了有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法苑珠林校注》匡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苑珠林》,是唐释道世于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编成的一部佛教类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与文献价值。此书历来未作认真校点整理。2003年底,由周叔迦、苏晋仁两位先生撰作的《法苑珠林校注》得由中华书局出版问世,实为嘉惠学林之盛事。从总体上看,《校注》校勘精当,注释亦要言不烦,是一项质量较高的古籍整理成果。但是由于《法苑珠林》中所收佛教文献来源复杂,时代亦有先后,加之古人编集类书,又有随意更改的通病,故错讹之处不少,要一一厘正,绝非易事。且佛教文献中,不仅多佛教术语、外来译语,又较多当时口语、俗语,若不明于此,断句标点亦易致误。本文就奉读该书过程中发现之20条校点可商之处,略加考辩,敷衍成文.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通过辨析孙殿起所著<贩书偶记>"子部·释家类·一切经音义二十六卷"条,我们可为之增补两条新的版本信息1.该抄本为高邮王氏家传之书.2.该抄本的底本是最早不超过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的永乐北藏本,或是更晚至顺治、康熙间刊刻的嘉兴藏本.  相似文献   
5.
在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楠溪江流域,以血缘宗族为纽带沿江分布的古村落群,在宋代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格局。发展至今,多数古村落已绵延数百年,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宗族文化。在流域宗族文化形成的同时,学术文化也迅速发展,至宋时达到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政治显赫的时代,形成永嘉事功学派。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十七年,史学界实际存在着两种学风,一种是教条主义学风,在1958年以后一度盛行;另一种是倡导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学风。范文澜恰恰是后者的代表人物,他作为正直的史学家,十几年如一日潜心治学,精心修订和重写《中国通史简编》这部巨著;作为近代史所的创建者,他卓有成效地提倡和培育了全所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他在领导中国史学会的工作中,更是贯穿了高度重视扎实的史料基础和提倡严谨学风的指导思想,当教条化的错误潮流袭来时,他挺身而出进行抵制,表现出捍卫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尊严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7.
陈麟德 《东南文化》2003,(11):57-60
淮阴四年生涯不仅是孔尚任对现实认识的深化时期,更是其创作成稿《桃花扇》之最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8.
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学界一般认为,以陈亮、叶适、吕祖谦等人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在经学思想上强调经世致用,讲求务实,在政治上主张积极改革时政,从事功的角度而言,他们与北宋的范仲淹、王安石很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陈亮、叶适等人,对王安石变法却持全盘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刘墉、周永年、吴大澂、叶昌炽的四通未刊信札原件踯铝鯄柕男攀橇私馇宕凭僦?度的第一手资料;周永致李宪暠的信是周存世信札五通之一;吴大澂致祁世长的信对了解当时清流派人物的处境和心态很在帮助;叶昌炽致刘永诗的信记录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义和团运动在北京的一些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甲骨卜辞中有一个重要的田猎地"衣"。过去的学者往往将其地望指在今河南沁阳一带。今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材料考证,该"衣"地不在沁阳地区,而在靠近殷墟的漳河流域。而"殷"、"衣"二字在古文献中每每通假,"殷"地之得名,当从"衣"而来。此地既是殷先公王亥或上甲微所居之故地(邺),又是后来盘庚迁都的所在(殷)。后世有"殷"、"邺"不分的情况,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