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子·轻重篇》粮价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子·轻重篇>有不少战国秦汉时期粮价的记载,但很少有人重视.本文对<管子·轻重篇>所载的粮价进行了较系统的考证,将之与其它文献和考古资料互相比照,发现<管子·轻重篇>反映的粮价,无论是低价、平价还是高价,都与有关文献和简牍资料的记载基本一致.因此,本文作者认为<管子·轻重篇>所记载的物价是有重要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20 0 0年下半年 ,《故大唐董府君墓志铭》出土于河北省威县梨园屯乡鸭窝村一墓中 ,原墓葬已遭破坏 ,伴出器物或毁坏或流失。墓志所记祖孙三代均于史无传。志文大量用典 ,文风雍容典雅、含蓄婉转。其特殊用词如“铣柯”、“丽逋”等为辞书所失载 ,亦为专门研究墓志词语著作所不及。志文刻写于唐代字样学著作《干禄字书》以前或同时 ,对于考察当时的民间用字状况极有价值。墓志为词汇学、文字学等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二十五年以来《中原雅音》研究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原雅音》是一部记录北方时音的亡佚韵书,近二十五年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原雅音》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六个方面的问题,即《中原雅音》是否为韵书的问题,年代问题,作问题,《中原雅音》就是《中州音韵》的问题,编体例及其韵目问题,基础方音问题。本从这几个方面对其研究成果进行检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2002年前后,中国财税博物馆征集入藏一套4件春秋晚期的编镈,其中一件钲部有清晰的滕侯赇之歌钟6字铭文,揭示了一个史料无载的滕国国君名,填补了滕国历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这组青铜镈器形规整,铸造精良,但没有调音结构,可能是为滕侯赇下葬专门铸造的。  相似文献   
5.
张瑾  吴忠军 《人文地理》2011,26(3):83-88
桂黔湘边区侗族文化遗产旅游圈的提出是对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思考的结果。桂黔湘边区侗族文化遗产旅游圈是以三省坡为核心,以东西向的交通干线为横轴,以南北向的交通要道为纵轴,以横轴与纵轴的旅游流向关系为基本依托的区域旅游合作系统,并形成一个核心、三个圈层、四条轴线的区域网状格局的基本构架。这一旅游圈的构建和打造,是桂黔湘边区各县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发侗族文化旅游产品,传承中国优秀侗族文化遗产,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汉魏墓葬中出土的壶形器包括钫和锺均象征着汉代的方仙世界,即所谓的东海三山;魏晋时期出现的魂瓶乃是归墟五山的象征。壶作为一种有形的物质象征,仅仅是用以表述汉代庞大的方仙思想体系的代表器物之一。汉魏时期的方仙世界是继承先前萨满教宇宙观而形成的,而壶所具有的方仙象征的形成,则标志着古代中国具有自身特征墓葬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前人对东魏北齐时期邯郸县设治问题的研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撤治说"和"设治说"。河北省磁县出土的《窦奉高墓志》记载窦氏在北齐时期被授予"邯郸县伯"的爵位,为"设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侗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说众多,内容丰富,内涵厚重,仪式多姿,特色鲜明,并具有历史沿袭的悠久性、文化性格的复合性、文化形式的多彩性、活动时间的延长性、活动区域的宽广性等特征。本文从田野调查入手,以时代的视角与理念,对侗年的诸多文化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与阐释剖析,并结合湘黔桂鄂侗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对侗年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对策及举措。  相似文献   
9.
关于《山东考古录》和《日知录》的关系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续山东考古录》刘椿序皆认为二者了无相关之处。但通过对《山东考古录》和《日知录》材料的综合分析 ,可以认定《日知录》吸收了《山东考古录》中的许多材料 ,《山东考古录》中的若干内容可视为《日知录》初稿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继赵孟瞓之后艺术贡献卓越的一座"高峰",《画禅室随笔》是汇辑他有关书学理论的一部重要著作。本文通过对其中书法艺术观的探索,揭示了董其昌由"合离"至"我神"的艺术学习观,以"修悟"觅"禅悦"的艺术生存观,会"众家"求"变古"的艺术创新观。这些对今人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