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人邓汉仪《诗观二集》中辑录了曹寅诗三首,出于其未刊诗稿《野鹤堂草》,因诗稿迷失,《楝亭集》未收。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新研究曹仲达与“曹家样”,考订了曹氏的生卒年及其可考的生平,认为他有着由南(朝)入北(朝)的经历。本文从画史所载曹氏师承入手,发现代表南梁新画风的张僧繇和来自中亚西域的塞特(壮)勤是其师承的重要来源,从而进一步探讨了“曹家样”的形成问题,认为“曹家样”是南、北二源以及其他复杂的社会、宗教、文化身份认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还对长时段、大范围内相关的图像遗存进行考察,重新勾勒了“曹家样”的面貌。在对这一具体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倡在后现代之后风格史研究的一种可能与方向——厚背景研究法。  相似文献   
3.
曹真是曹魏名将,《曹真碑》历来为世所重。本文据故宫博物院藏《曹真碑》初拓本补正了故宫藏《曹真碑》实物的部分阙文;又据碑文否定了《三国志·魏书·曹真传》裴注中一条谓曹真本姓秦的注释;并从曹丕临终委托曹真辅政的史实入手深入分析了曹丕与曹真特殊的政治关系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乌桓和袁绍势力的联合是导致曹操征讨乌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如何对待乌桓的问题上,曹操势力内部意见最初并不统一,但曹操最终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决定出兵乌桓。曹操北征乌桓的胜利,不仅将北疆分立的各政权纳入自己的管辖之下,实现了对北部地区的统一,而且为整军南下,专力于对付割据江东的孙权,以及亡命南方的刘备等解除了后顾之忧,但更重要的是中断了乌桓实现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乌桓人最终融合于汉等其他民族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5.
张军 《史学月刊》2005,(7):31-36
晋元帝军府在两个方面有别于西晋军府建制:一是诸曹相当完备;二是三中郎的设置。其军府设置特征,略有三端:一为录事中郎、度支中郎、三兵中郎之设;二为参军署曹;三为参军地位高低不等而分层。其军府诸曹仿尚书曹来设置,实质上使军府具有了如尚书省分曹处理政务的功能。且以其府之参军署曹为标志,严格意义上的军府内部机构之主要框架始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6.
考古发现的西高穴二号墓,其墓葬形制、规格明确。通过与其墓葬形制、规格相近的东汉晚期河北定县北陵头M32、徐州土山东汉墓、山东济宁普育小学汉墓和三国时代偃师杏园M36和M34、安徽马鞍山朱然及其家族墓、马鞍山宋山东吴墓、南京上坊孙吴墓等对比研究,西高穴二号墓应为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高等级墓葬。西高穴二号墓出土遗物研究,又进一步推定该墓时代为东汉晚期。通过对西高穴二号墓发现的刻铭石牌文字内容和字体时代、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男性人头骨与文献记载的曹操去世年龄、西门豹祠遗址和邺城遗址与西高穴二号墓相对分布位置、出土"鲁潜墓志"与西高穴二号墓地望关系、西高穴二号墓的地势和"不树不封"现象与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都城位置关系等六方面,论证西高穴二号墓墓主人就是曹操,西高穴二号墓就是"曹操高陵"。  相似文献   
7.
从“余”和洛神的单一对应关系出发,《洛神赋》中间人神由遇合到分离、由喜转悲的过渡文字则相当突兀甚至不舍情理。与《神女赋》人称所指的变化相似,《洛神赋》中创作者与抒情者具有重合和分离的两面,重合时“余”、“吾”指曹植,洛神为爱情寄托对象;分离时曹植以洛神自喻,“余”暗喻政治寄托对象。《洛神赋》通过混合运用人称所指的变化来悼念妻子崔氏及父亲曹操,表达爱情希望及政治理想的两重幻灭之感。爱情和政治并非各自独立,而是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具有互斥性、相济性、整合性三个基本特征。两者一为表,一为里;一为主,一为辅;一为正面,一为侧面;一为直接,一为间接;一为文学性之表现,一为政治性之表现;一为艺术价值所在,一为思想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郝本性 《华夏考古》2011,(1):104-106,112
安阳曹操高陵出土随葬品中有带"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刻铭的石牌,以及记载随葬品数量名称的"遣策".本文对这两种石牌的刻铭和圭、壁的用途、冥币的使用,以及随葬香囊是否与曹操颁布的遗令相矛盾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沛谯又称谯沛,汉魏二祖和自己的功臣集团两次从这一地区崛起,于400年间,一首一尾,书写了汉王朝从建国到终结的历史。沛谯地方位于黄淮海平原。这里自战国晚期起,已经拥有富足的经济基础和充备的文化资源。楚文化的长期积累,在这里形成了新的重心。汉初梁国的文化优势,也对这里的人才形势有所影响。刘邦集团和曹操集团虽然都崛起于沛谯,而前者多布衣、白徒、亡命无赖,往往只是以个人身份追随刘邦,后者则以诸夏侯曹为代表,以宗族势力参与政治军事争搏,且其中颇有豪富。这一情形与东汉豪族势力的兴起有关。  相似文献   
10.
敦煌归义军曹氏统治者为粟特后裔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848— 10 3 6年间以敦煌为中心存在的归义军政权 ,大体上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以 914年为界 ,前期由张氏家族掌权 ,后期由曹氏掌权。前后期的归义军政权 ,在内政和外交等方面 ,有许多明显的不同 ,迄今没有圆满的解说。本文提出曹氏统治者出自粟特后裔 ,并从敦煌粟特曹姓的来源、粟特人担任归义军要职的情况、曹氏与回鹘于阗的联姻、粟特人在曹氏政权中的地位等方面加以论证 ,从而对曹氏政权的特性及其对敦煌历史的贡献 ,给予了比较合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