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汉 《东南文化》2018,(2):81-91
从南京西善桥宫山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大型拼镶砖印壁画墓出土壁画砖的砖面标记文字、砖的拼装方法以及砖的尺寸规格等方面来看,该墓的年代应该在丹阳金家村墓和吴家村墓之前。一向被认为是陈朝墓的西善桥罐子山墓也应该与此墓年代相仿。  相似文献   
2.
徐俊嵩 《安徽史学》2015,(2):120-124
宗祧承继是宗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界对明清宗族继承问题研究已久,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越继和降继,则甚少涉及。先贤们对徽州宗族社会有诸多理想性的描述,然而这些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表象,现实的徽州社会要复杂得多,越继和降继就是其表现之一。探讨这两种承继方式,对于更好地解读宗祧承继和剖析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的发展脉络,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认为:魏晋为经学中衰时代,南北朝是经学分立时代,并不能代表这个时期经学的全貌。东汉末年郑学的出现,标志着经学兼容古今而演变的方向。三国时期经学在南方传播,出现了南北互动的新气象。魏晋经学在北方继续传承,并在演变中得到发展。十六国北朝各少数民族统治者“变夷从夏”,缩小了胡汉民族文化的差异,中原儒学虽历经丧乱而得以存续,更值得注意的是妇女也参加了经学教学与学术传承。北朝经学继承两汉以来的传统,比较重视考证,而不善于创新。东晋南朝儒学受玄学的影响,清谈之风推动了儒释道的交流,教育格局多样化促进了儒学的玄化。所谓“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出现了南北学风的不同趋势。陆德明撰《经典释文》,由陈入隋入唐,将南学传入北方。颜师古、孔颖达定《五经正义》,亦多从南学。南学终于成为唐朝经学的主流,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4.
倪亚清  张惠敏 《东南文化》2016,(4):38-42,2,68,129
2001年9月浙江省临安市文物馆组织清理了一座唐五代时期墓葬。墓葬平面略呈船形,为多耳室、多壁龛的券顶砖室石门单室墓。随葬器物以越窑青瓷器为主,有少量的银器和铜钱。墓葬年代早于临安青柯五代墓、晚于临安晚唐钱宽水丘氏夫妇墓。墓主人应为五代钱氏王室成员或功臣,很有可能为钱镠第二子钱元玑墓。该墓的发现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墓葬形制、越窑瓷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六朝隋唐时期,考功郎隶属及其职掌均发生较大变化。魏晋时,考功郎掌百官考课,隶属于吏部尚书;南朝时,功论郎取代考功郎掌考课,隶属于都官尚书;北朝中后期,考功郎中掌考课百官及考试秀孝,隶属于吏部尚书;隋及唐前期,考功郎中、员外郎之隶属及其职掌略同北朝。唐中期以后,考功郎中、员外郎专掌京官与地方官的考课,策试秀孝的职责则转归礼部。六朝隋唐时期考功郎隶属及其职掌的变化,反映了尚书省机构的职能调整及选举与考课各司其责体制的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玉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玉佩自发现以来,学术界对其性质和组构样式的判断皆不甚明了。近年南京仙鹤观东晋玉佩的完整发现,为研究其结构与性质提供了详实的研究资料。本文以此为基础,结合国内各地玉佩的发现情况及历史文献资料,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玉佩发展、演变的历史原因,并试对玉佩构件进行了初步的复原研究。  相似文献   
7.
雷戈所著《秦汉之际的政治思想与皇权主义》一书,认为从秦朝到汉初的思想史发展阶段是中国思想史上皇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确立时期,并将其概括为"后战国时代";采用独特的"历史-思想"研究法,从政治制度、官场规则和官吏的政治生活中,挖掘特定时期的政治思想共识,为政治思想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并扩大了思想史的资料范围;认为秦汉时期生成的皇权主义秩序,把"天高皇帝远"的制度现实变为"天高皇帝近"的观念实存,实现了对人们思想的可控性,从此,思想成为皇权可以控制和规范的领域,达到了有效的思想专制。这是秦汉以降中国思想史发展的基本特征。该书在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思想深度的开掘上,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瑞 《史学月刊》2007,(3):86-93
明清时期,在徽州社会中形成了对朱熹及其《家礼》极端崇拜的社会风气。徽州宗族多依据《家礼》进行本族内部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建设,同时还十分重视对礼仪的执行与监督,旨在以此实现以礼治族、维持宗族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黎虎 《史学月刊》2007,(3):19-27
"吏户"论所指的"吏"是行政系统的"吏",但是在具体论证时,却常常以军事系统的"军吏"——如"将吏"、"吏士"、"吏兵"、"武射吏"、"武吏"、"文武吏"等有关资料作为证据,这不仅将行政系统之"吏"与军事系统之"吏"乃至士兵混为一谈,而且根据这种资料所作出的论断就很难说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顾江龙 《史学月刊》2007,(12):37-44
魏晋南北朝是门阀士族获得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权的时代,但是东晋南朝与北朝的情况不尽相同。从法制层面对赃罪量刑和除免官当的考察表明,在法令的规定上北朝对待官僚较东晋南朝更为宽松,在法令的贯彻上北朝却相对严格。由此我们看到,尽管江左士族享有更多特权,但这些特权多在法令规定之外,不属于正常官僚政治的范畴。而北朝士族却积极在律令框架内寻求自身的权益保障,其努力所获得的丰厚成果为隋唐帝国的官僚所继承,从而为官僚政治的理性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