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敦煌莫高窟壁画是世界文化宝库,但病害很多,其中龟裂起甲尤甚。因此,如何抢救濒临毁坏的古代珍贵壁画已很紧迫。本文介绍在总结用西方修复湿壁画方法所致缺点的基础上,选用新的粘合剂配方(A:1.5%聚乙烯醇水溶液:1°。聚醋酸乙烯乳液4:1:B:2.5°。聚乙烯醇水溶液:1%聚醋酸乙烯乳液=4:1),采用清洁画面、表面喷涂和注射粘合剂,及压实画皮相结合的工艺,修复了2000m2龟裂起甲壁画,为保护病害壁画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玳瑁,一种海龟,亦称瑇瑁,四脚为肉鳍,嘴部似鹰钩,故而又称鹰嘴龟。这样的长相,在古人看来相当奇特,因而也被视为一种神奇动物。在《山海经》时代,一种似玳瑁的“旋龟”率先出镜:“杻阳之山……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  相似文献   
3.
锁子甲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一种铠甲,特点是一环连四环,五环相衔甚密,一环受击,诸环拱护,主要用来防备箭镞等利器。锁子甲依据人体形状制成连缀如衣的铠甲形制,是名副其实的“铁布衫”。锁子甲重量较轻,将士穿上后活动自如,还具有折叠后体积较小的特点。锁子甲锁环环环相扣,不但可制成上衣,还可制成裤子,甚至可以给马制成相应形制的锁子甲衣,使锁子甲的优势在骑兵兵种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谢应芳是生活于元明之际的著名文士,其别集《龟巢稿》在当时和后世均引起过极大反响。《龟巢稿》主要有清刻本两种及清抄本七种存世,可分为二十卷、十七卷本这两大版本系统。二十卷系统中,清谢兰生刻本、盛宣怀刻本均祖自明末清初季沧苇抄本;双鉴楼藏清抄本应是季抄本的变异本,与上述刻本在分卷和收录作品数量上略有出入。十七卷系统的清宋宾王家抄本、四库全书本等则皆只以抄本形式流传。不同版本系统不仅分卷差异显著,且篇目多寡亦判然有别。今对现存《龟巢稿》作版本志著录,并考辨内容异同。  相似文献   
5.
康熙时期青花瓷成为了中国青花史上的最高峰,其瓷器以胎体洁白细腻、瓷质坚密、造型多样、青花发色翠丽为主要特征,本文就康熙青花瓷器的特点进行分析,并以花卉纹双口瓶、富贵平安深腹大盘为例进行赏鉴和评价,旨在通过艺术鉴赏方式,给其他青花瓷赏鉴者更多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杨槐 《中国钱币》2014,(3):8-12
正《中国钱币》2009年第3期上发表了周卫荣先生的《翻砂工艺——中国古代铸钱业的重大发明》一文,指出上海博物馆馆藏的一枚背错范永安五铢"是以往的范铸工艺解释不了的,无论是叠铸还是块范(铜范或石范)浇铸的范位移(错范),都不可能产生这种情况,当系翻砂工艺过程中因操作失误产生的重印,是由翻砂造型时因母钱两次压印造成"。  相似文献   
7.
正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于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直接资助和重点建设的专门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的教学科研机构。建所30周年来,逐步形成了以甲金、简帛、碑刻、敦煌等出土文献研究和民族古文字研究为主的鲜明特色,培养了449名硕士博士,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庆祝建所30周年,该所从今年4月起便开始举办庆祝建所3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先  相似文献   
8.
近二三十年来,古寄生物学在国外发展较为迅速,对古尸、粪化石和粪土的古寄生物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对墓葬腹土的古寄生物研究很少涉及。在国内,古寄生物学研究整体相对滞后,专门从事古寄生物研究者至今鲜见。我们通过对贾湖遗址墓葬腹土进行古寄生物研究,发现了一些寄生虫卵,这是对墓葬腹土研究的一次尝试和探索,也为古寄生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于坤 《黑龙江史志》2008,(16):121-122
日本人崇尚自杀,信奉"武士道"精神,崇尚毁灭之美和寂灭之美,注重"切腹"自杀的痛苦仪式。中国的"仁"是检验一切人际关系的试金石,注重人道,追求道德教育。一郎受到日本人的负恩价值观和中国传统伦理的双重影响,最终在对朱家的"孝"和对天皇的"忠"的不可协调的矛盾中选择自杀。中国的"仁"影响了一郎的日本性格,使他无意识地放弃了"切腹"这种日本武士最高尚的自杀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