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次对西藏传统阿里三围地区十余处遗存中现存的大量汉式龙凤纹样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其渊源、背景、传播途径和本土化特征加以分析。元明时期的龙凤纹样主要分布在古格王国中心地区的寺院和石窟,拉达克和贡塘王国也有少量遗存。涉及的艺术种类主要为壁画、建筑彩绘、经书插图、泥塑、擦擦和丝织品,其造型和样式组合丰富,体现出本土化特征。作者通过文本和风格比较发现,这些龙凤纹样大都源于内地,主要通过朝贡赏赐等途径传入西藏和阿里,是元代统一西藏后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大规模频繁交往、交流和交融的视觉证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壶井荣的《蒲公英》被认为是一篇表现反战题材的散文。本文试图对该作品的文体及其主题作一考证和辨析,认为《蒲公英》是一篇小说,其主题具有多元性。本文还对该文译者身份作一点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3.
龙、凤同为四灵之一,是中国南北两大图腾崇拜。中国古书上常常龙凤共提,《艺文类聚》卷九十八载"应龙游于华泽,凤鸟鸣于高冈",卷六十四载"天降丹鸟,既序孝经,河出应龙,乃弘周易"。《太平御览》卷五十七载"枯泽非应龙之泉,平林非鸾凤之窟"。但在汉代龙、凤形象最终演化成南北两大图腾崇拜的融合,呈现出三大改变。  相似文献   
4.
自贡以盛产井盐闻名退迩,被誉为"千年盐都"。至今,在自贡民间还流传着"自流井盐井多如麻筛"的说法。正是凭借这数以万计的盐井,才使地下丰富的盐卤、天然气资源被不断地开发出来,促进了盐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百业的兴旺和都市的繁荣。作为创造自贡辉煌历史的遗迹,一些古盐井仍然保存了下来。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燊海井、东源井和吉成井。  相似文献   
5.
龙凤泉缘     
三年前的6月中旬,我赴京旅游,冒着炎炎的夏日,遍游了京城的各大名胜。在归来的前一天下午,我抽时间匆匆赶往宣武区的报国寺。古老的报国寺现已成为京城的古钱币收藏交易中心,特别是近年来每季度举行一次的全国钱币交流大会,更使报国寺成为各地泉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旅游》2004,(4):46-49
很多年前,西双版纳的曼井兰是个安静的傣族村寨,两边还有绿油油的稻田。但是曼井兰太靠近城市了,终于有一天被城市吞噬,变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田地没有了.公路取而代之。习惯于劳动的傣家人就利用自家的竹楼开起傣味餐厅来,生意火爆一时.据说还上了当时的美国《国家地理》。金发碧眼的老外们常常徘徊在附近,打听“Manting Lu Road”。时至今日,这里仍是值得一游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梁芳苓 《南方文物》2004,(3):79-80,27
“龙凤呈样”的图案刍形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至今仍在普遍使用,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其外在形式和实际内涵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饱受中国传统伦理浸润。形成了独特的嬗变发展轨迹。透过“龙凤呈样”吉祥图案所揭示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演变及其发展规律,探讨中国崇尚伦理对吉祥图案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地处荒漠之中的七角井古称七个井子,是汉唐时期的重镇。到了清末,这儿储量丰富的盐开始供应西域,1962年,兵团农五师、农六师、建工师、兵团哈密管理局、哈密专区纷纷来到这里开发盐,形成了几个盐场,古老的七角井焕发了生机。20世纪80年代,这儿人口最多时竟有五六千人。1984年成立七角井镇,1993年撤乡并镇,在五六十年代绘制的新疆地图上,可以看出它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当时兰新公路沿新疆的东大门哈密下行至七角井,由此分为两路,一路至木垒,一路至吐鲁番,由此进入南北疆。1978年,国道312线避开七角井改道南移,1996年,这里的住户陆续迁至距哈密20千米的七角井镇开发区,这个往昔的重镇彻底的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步步走向荒芜,演变成了只有3个人的古镇。  相似文献   
10.
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共出土石制品1213件,光释光年代为距今约12.5~9万年。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以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出现少量高效率的盘状石核,工具有刮削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凹缺刮器、钻和砍砸器等,表现出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特点。许昌人所使用的压制法与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压制法剥片技术不同,它仅仅是对优质脉石英原料强化利用时所使用的一种修理技术,和“指垫法”修理技术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