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妍 《区域治理》2022,(11):217-220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移动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在文化传播中异军突起,为弘扬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分析了齐鲁文化传播的现状及问题,并结合SIPS模式分析了利用短视频传播齐鲁文化的效果和策略,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要说河湟谷地,当指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这一地区自古以来多民族繁衍生息,至少秦汉以来,众多民族的先民耕牧于其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湟文化,与中华大地的河套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并驾齐驱。提及茶马古道。前些年去滇、川、藏旅游,得知此三大区一直以巨大的商业交易业绩显赫在中国古代商业贸易交通图系中。殊不知在茶马互市的市场版图里,青藏高原的河湟谷地,也有一条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3.
张勃 《民俗研究》2002,(2):185-189
2002年3月2日,落成不久的齐鲁文化会馆迎来了一批全国着名的民俗专家、人类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和山东省有关学界的专家学者、领导同志,举行“《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首发式”,采用座谈研讨会形式,倾听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同志意见,并将这本书推介给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4.
《南方人物周刊》2010,(12):61-61
3月27日上午,青岛海尔与山东省上海世博会参展工作领,一导小组办公室在上海齐鲁大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为山东馆的合作伙伴。此举宣告海尔集团正式启动全球世博营销计划,山东馆也将以国际化的视野向世人展示未来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5.
丘处机对于全真教史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近30年来,随着道教及全真教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相关研究愈发深入,出版专著十几种,发表论文逾一百四五十篇,俨然形成专门的"丘学"。2007年,由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鲁东大学胶东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山东省栖霞市丘处机研究会承办的"丘处机与全真道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栖霞召开。  相似文献   
6.
郑献甫在他晚年写的《识字耕夫别传》中称自己不好作官人,也不好讲学,“而好读书、好游山……曾自言丈夫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其壮盛之年,北走燕赵,南留江淮,东游齐鲁,西踞汉沔,颇得江山之助。功名既不显于世,言行亦不见重于乡,惟以墨自喜耳。”回顾一生,他对自己京师为官和数年的通都为幕,  相似文献   
7.
邓沛 《文史春秋》2010,(3):61-62
栾调甫先生(1889—1972)是古文献《墨子》研究专家、著名学者,山东齐鲁大学(当时欧美教会在华创办的大学之一,其医学院尤负盛名)教授,又先后兼任这所大学中国文学系、国学研究所主任。他于上个世纪20年代被这所著名大学聘任为教授的经过,颇富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8.
印象济南     
济南,南依泰山,北跨黄河,济南又称泉城,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一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596万,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连接着山东山水圣人、齐鲁文化和黄金海岸三条重要旅游线路,旅游业发展迅速。济南也是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白玉  扈珺  刘夏青 《沧桑》2011,(2):67-68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发展战略。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而"齐鲁十二圣"文化又是齐鲁文化的象征。对其核心文化元素翻译进行研究,指出错误和不足,提出正确的翻译策略,对保持中华文化特色,宣传中国"和谐"价值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聪颖 《史学月刊》2022,(12):128-132
明义士(James MellonMenzies,1855—1957),加拿大人,从1910年以传教士身份来到中国至1936年回国(间有去法国及回美休假),20多年中实现了从传教士到汉学家的转变,在甲骨收藏、研究及商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在学术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促进了中国甲骨文化的海外传播。学界对于明义士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他的甲骨收藏和研究方面(如方辉:《明义士和他的藏品》,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魏敬群:《明义士甲骨收藏始末》,《史海钩沉》2010年第2期,第52~55页;董延寿:《明义士与甲骨文研究》,《中州学刊》2005年第6期,第189~192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