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微讯     
《文史天地》2015,(2):95
《黔中英杰:漫话贵州历史人物》(上、下)内容简介本书选取了一些曾经被历史聚光灯所投射的贵州历史人物,如学人李端棻、状元赵以炯、封疆大吏丁宝桢、革命先驱王若飞、国民政府高官何应钦、教育家黄齐生、巾帼英雄奢香夫人,等等。他们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使得读者可以分享他们的人生得失,感叹世事变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经历也会像聚光灯一样照亮历史  相似文献   
2.
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出现多种以清代骈文为辑录对象的骈文总集,这些骈文总集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与文学批评意义。从文献价值来讲,一是保存了没有文集传世作者的骈文作品;二是保存了作家传世文集之外的骈文作品;三是在文本校勘方面具有一定价值。文学批评方面,一是与乾嘉骈文尊体思潮相呼应,编选者表达了推尊骈文文体地位的态度;二是提出了符合儒家正统文艺思想要求的骈文创作原则与审美标准;三是对清当代骈文创作进行了总结与评论,包括对清代骈文创作的总体肯定,对清初骈文作家的指摘,对清代骈文风格的评论等。  相似文献   
3.
晚唐时代,军阀割据,兵连祸结,藩镇势力空前扩张,表、状、笺、启等幕府公文在各种复杂关系中,周旋权变的功能急剧提高,骈文创作高度繁荣,在数量、流传方式、命名方式、作者身份等方面显示出一系列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在得到普遍重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晚唐时代特有的章奏之学。这些变化对当时的骈文表达手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的表现就是程式化的加深,由此进一步强化了骈文通过组合、堆砌典故来表达意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陈维崧是清代著名词人、骈文家,一生著述宏富。因其交游广泛,有不少作品未收入全集,冒广生、陆勇强、周绚隆等人皆有辑考。今新辑得其佚文十篇,并加以考释,为陈维崧研究提供新资料,对深入研究其生平、交游和文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由贵州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和贵阳市政协主办召开的《彰显贵州独特优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阳明文化学术研讨会》,2014年4月11日下午在观山湖区贵阳喀斯特公园举行,会议邀请了省市领导及专家学者对如何弘扬王学在贵州的独特文化优势,将传统优秀文化转变为一种内生的源泉动力做了讨论。会上范同寿、何光渝作了精彩发言,本刊特刊登两位学者的发言稿,以飨读者。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在谈化文化时,应该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功能。秦汉以后的主流文化,受  相似文献   
6.
赏画有感     
陈石  成建三 《贵阳文史》2014,(2):F0002-F0002
正600年前,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写过:"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如今黔中大地,"真山真水到处是"(陈毅诗句),令人称奇叫绝的风景数不胜数,"公园省"的美名早就蜚声海内外。这样的大好河山自然逃不过  相似文献   
7.
黔中屯堡文化性质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屯堡文化研究的状况作一定梳理,对屯堡社区群落现象进行研究,认为屯堡人创造了一种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湘西凤凰城西南,有一座山脉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人便以凤凰作为城池的名字。凤凰古称镇竿,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地,秦属黔中郡,唐设渭阳县,元、明朝代设五寨长官司,清代设厅、镇、道、府,历朝历代凤凰都是湘西的重镇。它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今天,它是苗族和土家族的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领域重点,多集中在中原、江南、口岸等城市,不关注西部民族地区城镇的历史状况,因此很难形成对中国城市发展起源、类型、特征总体的科学总结。笔者在日常文化遗产调研的业务工作中,发现贵州城镇中保留下来可供我们作为文化遗产观察、分析和研究的古代城市建筑物、街区、城垣等遗产已所剩不多,而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城镇历史遗物的文化价值、社会意义所知甚少。本文拟就明至清前期黔中地区的城镇发展史做一点粗浅论述,以引起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从晚唐五代到宋初百年,“四六”创作成绩斐然。李商隐等人开启了骈词俪句引领风骚的新时代。唐末“韦雄割据、各务争胜”的现实需求,为幕府文士提供了特殊机遇,他们“飞文染翰以济霸国”,促进了“四六”骈文的兴盛。“沙陀三王朝”时期,“四六”创作的重心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南方各地。江南文人将辞赋乃至“古文”创作的技巧广泛运用於骈词写作之中,为北宋“四六”的兴盛导夫先路。宋初“四六”继续蔓延,而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更造就了许多“四六”名家。虽说“四六”称盛的文学史意义还有待商榷,但唐、宋文章艺术转型的基因蜕变实际根源於笺表奏疏的基本事实却不容否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