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石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爱石赏石古已成习,于今尤盛。黄河石因独具的自然美、雄浑美、朦胧美、形态美和色调美而成为一种天然的化载体,多少艺术家未曾状写、塑造出的大漠山川.敦煌彩绘与书法字,多少科学家未曾最后破译的生命进化、岩层构造与地球演变等图符号,都无所不包地  相似文献   
2.
清末郑州黄河铁路大桥的兴建,引发了黄河下游铁路与河防的冲突。黄河的河道、堤防、两岸地质特征,促使铁桥规划避开了下游开封河段,选址郑州。黄河铁桥的工程设计缺陷,更使得路政与河政之间的矛盾激化。铁桥上游北岸的堤防与抛石护墩问题,成为铁路部门与河务部门的冲突焦点。在黄河铁桥兴建、维护中,双方经历了从对峙到合作,从独行到共商的历史过程,初步建立起河防与路政兼顾的合作模式。铁桥工程引发的路政与河政纠葛,蕴含着新旧思想、技术、中西文化、中央与地方的多重冲突,映射出黄河治理的传统要务与近代中国交通革新及维新图强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3.
王方晗  王璐璐 《民俗研究》2023,(1):69-78+15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范围内的遗产保护理念经历了从以物为本的本体保护,到以人为中心的社区、居民及遗产生存环境的整体保护的嬗变。社区、居民既是遗产的拥有者,亦是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力量。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和重大主题的文化资源,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对外展示中国形象,对内惠及民众,是中国设立国家文化公园的意义所在。在此过程中,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培育国家文化公园节点;通过创新驱动打造国家文化公园品牌;加快文旅融合步伐,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同时,要把握好整体保护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静态保护与活态传承的关系、遗产活化与旅游开发的关系、遗产地发展与原住民生活的关系,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新机制,实现遗产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何通过景观载体引导人们感知抽象的民族精神意涵和国家文化价值,是当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议题。黄河具有自然属性与文化属性高度融合统一的特征,通过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构建文化认同,应重视黄河水域自然景观体验场景的重要作用。在综合运用传统文化心理、文化记忆、具身体验以及文化基因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四个自然景观激发文化认同的多理论研究范式,包括个体记忆的具身体验范式、集体文化记忆建构范式、文化基因的激活范式以及“升尺度”文化认同的超有机体范式,为实现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实践目标、促进文化认同提供学理参考。  相似文献   
5.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当初,淮河本是"四渎"之一,槽深流清,颇富通航之利.然而从1128年杜充决黄河开始,因为掺杂了诸多人为因素的700多年的黄河夺淮,因为明清时代蓄清刷黄、济运保漕的国家大政,因为截淮的高家堰与汇淮的洪泽湖,淮河失去了河形、失去了下游、失去了入海水道.这样的自然与人力综合作用、"黄侵"与"运逼"交相折磨的淮河,又引发我们广泛的文学拟喻与深沉的哲学关怀.以言文学拟喻,传统帝制时代的黄河可称"父亲河"、运河可称"富贵子"、长江可称"母亲河",淮河则是值得同情的"隐忍子";以言哲学关怀,淮河与黄河、运河、长江之间的"恩怨情仇",既反映了人地关系的复杂性,也展示了政治权力对自然变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5洛汭地带河南龙山与二里头文化遗存调查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1992年5月,河南省社科院河洛文化研究所与巩义市文管所,联合对洛地带进行了考古调查。洛,位于巩义市东北部,即黄河与洛水汇流...  相似文献   
7.
南京国民政府在1933年9月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以前已经在治理黄河问题上有所谋划和举措。国民政府介入治黄的背景与其导淮政策密不可分。国民政府在黄河与淮河治理次序上先后经历了"淮黄同治"与"先淮后黄",而后迫于各方压力又不得不对"先淮后黄"的政策做出修正。国民政府介入治黄是宣示其对于孙中山政治遗愿的继承,也是彰显其政权合法性的一种标志,一定意义上还是整合黄河流域各军阀势力的一个恰当借口。黄河对淮河的影响关系也使得国民政府在导淮的同时不得不顾及治黄。国民政府各部会介入治黄,则怀有政治企图或有所束缚。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国民政府在治黄问题上表现目标不一,政令多变,协调乏力,效果不彰。国民政府初步介入治黄的表现与特点,预示日后黄河水利委员会亦难有作为。  相似文献   
8.
朱浒 《史学月刊》2007,(2):104-112
光绪十三年(1887年)黄河在郑州决口,是铜瓦厢改道后最大的一次黄河水灾。对于此次水灾期间的赈灾事务,学界以往甚少注意。实际上,此时以江南绅商为主体的民间力量自发组织动员的义赈活动,不仅承担了此次赈务中的很大一部分工作,而且是整个晚清义赈机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其实践逻辑甚至还可以帮助我们推进此前关于地方史研究取向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旅游》2007,(12):6-6
这一期我们又见山西了。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这是五十年前大导演苏里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为人们描摹的美丽山西,一度是许多人心里的山西。不仅歌曲脍炙人口,生活在山西好风光里的年轻人改天换地的乐观主义也感染了一代人,山西成了人杰地灵好风光+新思想新风貌的代言地,放在今天一准也是新农村的典范了。苏里后来又拍了《刘三姐》,广西的绝色风光跟三姐一样美不胜收,但多年后苏里依旧说,他对山西的一山一水怀有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10.
《旅游纵览》2007,(6):46-47
<正>一日游:●市区——朱雀山——丰满电厂——松花湖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踏青,参观新中国水电之母—丰满发电厂,游览国家AAAA级旅游区—松花湖,午餐松花湖开江鱼宴。●市区—松花湖—兴光朝鲜族民俗村兴光朝鲜族民俗村访朝鲜族民俗,游览国家AAAA级旅游区—松花湖,午餐松花湖开江鱼宴或朝鲜族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