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朱健 《黑龙江史志》2014,(3):170-171
黄宗智先生2010年出版的《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一书是作者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新近之作。书中三大历史性变迁引起的中国隐性农业革命和中国社会中间阶层分析等理论颇具创见。  相似文献   
2.
告别黄宗智     
40岁时从政坛回归学界,决定出国留学。尽管我原先治中国古史,但对一个学者来说,最高理想是学贯中西。只有掌握西方学术,才能从新的角度观照中国的学术文化。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以前的学生营红。当时她正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留学,很快就收到回信。  相似文献   
3.
刘平 《史学月刊》2004,(12):9-12
“中国的问题实质上是农民问题”,农民及其所依附的土地,构成了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乡村社会。近年来,乡村史研究越来越引人瞩目。人们对历史上乡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乡村本身,诸如经济、社会、人口、区域等等;二是研究乡村的理论与方法,如停滞论(珀金斯)、陷阱论(伊懋可)、过密化论(黄宗智)、内卷化论(杜赞奇)、区域经济(中心边缘)理论(施坚雅)、权力共同体论(秦晖)、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增长论(马若孟、罗友枝),革命范式,现代化范式,学科交叉,等等。  相似文献   
4.
黄宗智的“过密化”理论自其《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版之后一直在国内外史学界影响广泛,它认为明清以来的人口增长导致了长江三角洲植棉等经济行业的单位工作日劳动报酬的递减。鉴于史学界至今未有人从该书内部详细分析这一理论的实际论证过程,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指出它存在:一,植棉经济发韧于明代等诸多事实判定疏误或不当之处;二,抽样数据的数量严重不足等统计数据问题;三,植棉等经济行业的单位工作日劳动报酬因其单位产出价格的巨幅变动而无法简单比较等逻辑分析方面的问题。据此,本文认为该书没能有效证明过密化理论符合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的历史发展事实。  相似文献   
5.
王洪兵  张思 《史学月刊》2004,1(8):95-102
美国学者黄宗智在考察清代基层社会的法律秩序时提出了“第三领域”的概念,试图以此超越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观念。不过,黄宗智在立论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国家与社会的差异性,陷入了国家/社会二元论的窠臼。围绕清代基层社会法秩序这一共同话题,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对话,中、美、日三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力图勾画出清代基层社会的法秩序,这些论争及其提出的问题对中国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一、黄宗智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20世纪80年代,黄宗智先生开始进入中国法律史研究领域。在一次讲座中他曾说起:"从1988年开始,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法律史研究,转眼已经二十年了。"[1]在这二十年里,黄先生在中国法律史领域做出了卓著的成就,主要著作有《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过去和现在:中国民事法律实践的探索》、论文集《经验与理论:中国社会、经济与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以及不胜枚举的相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