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磊  范鹏 《四川文物》2023,(4):45-54
为配合綦江北互通建设工程,2020年4—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重庆市綦江区文物管理所对重庆市綦江区对门嘴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宋代至元代石室墓4座,其中单室墓1座,双室墓3座,出土有瓷碗、瓷灯盏、瓷盏、瓷罐、瓷碟、瓷盘、陶碗、陶罐等遗物。4座墓葬的形制结构、石刻内容和雕刻风格等反映了川东地区宋代石室墓的一些共性特征,墓葬出土器物为研究当时綦江地区的丧葬习俗、雕刻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孟琦  彭博 《北方文物》2015,(2):31-38
通过考察鹤嘴斧的尺寸和柄部形态,对鹤嘴斧的功能进行了辨析,进而对鹤嘴斧的具体用途作出了推测,并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北方地区鹤嘴斧的来源问题提出了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再论川东长江沿岸的史前文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川东长江沿岸历年来发现了许多史前遗存,积累了较多的考古发掘资料,本即根据这些考古资料,对这一地域的史前化作了探讨,并着重论述了在这一区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地方性特征较强的考古学化——哨棚嘴化。  相似文献   
4.
本发掘报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2001年下半年度三峡库区青龙嘴墓地的发掘情况。本次发掘的主要是东汉到南朝时期的砖室墓和土坑墓,共22座,出土各种文物近400件,器物种类比较齐全,类型丰富,为研究长江流域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守爲 《中华文史论丛》2012,(4):359-372,394
神女成公智瓊的傳說,始於魏晉年間,因其事寫成《神女賦》及記錄其事爲傳記者是誰,文獻有不同的記載,本文探究故事的本源及其演變。傳說流行之後,人們又將婦女畫眉以及梅花加上智瓊的名字,本文試勾稽其源流。神話在民間的衍變,此亦一例。  相似文献   
6.
尚刚 《文博》2011,(3):15-19
文章试图以唐基壁画为中心,讨论当年的两个工艺美术问题。其一是锦的用途,认为汉族人士多用锦做装饰,较少制成服装;衣锦者大抵为胡人.唐代的锦衣、锦袍主要为他们裁造其二关于鹤嘴瓶,认为流口形若鹤喙的带执长瓶即唐人所谓鹤嘴瓶,它或为胡瓶的一种;此外,还对鹤嘴瓶的材质、渊源与折射的时尚及观念略作说明  相似文献   
7.
赤峰东山嘴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早期。该遗址简报有目前这一文化唯一的遗址平面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类灰坑:一种是距房址很近的规整的深坑;另一种是距房址较远的不规则浅坑。前者主要出土陶器与农具;后者多出与手工业相关的器物,其中骨针多为完好的。简报认为前者是窖穴,后者是垃圾坑。我们认为前者应为窖穴,但后者应是从事家庭手工业的场所,这里地穴式房址采光极差也可以印证这个推论。通过对另外十几个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遗址房屋出土物的分析也发现有农具集中和非农具集中的两类房屋。这种现象还有待更多的资料来证实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秧参种植向来为清政府所禁绝,在清末发生转变.在光绪六年(1880)秧参弛禁,奉天、吉林等地对秧参征收课税,秧参种植成为一项合法的事业.位于辽宁宽甸县的"奭公德政碑"记录了当地秧参种植户反抗官府征收苛捐重税的历史,见证了秧参种植的由"禁"到"弛"的变化.这通碑还反映出清末秧参管理存在私征瞒报税收问题.在官方厘定税收之后,问题逐渐解决.  相似文献   
9.
2003年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三峡工程建设,对位于重庆万州区武陵镇的中嘴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发掘的遗存以隋唐时期为主,出土了陶器、瓷器以及其他遗物,从中透射出渔业活动是当时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可看到当地文化与周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宜昌路家河遗址夏商时期陶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宜昌路家河遗址最多最典型的炊器陶釜入手,主要运用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分析陶釜在数量、器形、容量、纹饰等方面的变化,总结本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的特点,进而探讨不同时期陶釜在发展、交流与演变,来源与去向等方面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