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澳门主权问题的提出主要是在中国鸦片战争失利以后。1862年条约是葡人居澳以来中葡两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由于葡萄牙代表在议约中采取了欺诈手段,清政府未予批准。自1864年换约失败至1887年条约谈判之前的20余年时间里,葡萄牙为了以订立条约的形式达到“合法”占据澳门的目的,曾经串通列强及其驻京公使,多次与清政府进行交涉。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前,英国人对中国沿海缺乏地理认知,也缺乏准确的海图,这是制约英军坚船利炮航行作战,以及战略战术实施的关键问题。为此,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中国沿海展开大范围水文调查,涉及江浙和北方近岸海域、珠江和甬江等重要内河、长江下游等地。清廷缺乏海权观念,海上军事实力不足,没有有效阻止英军的调查。这改变了英军对中国沿海的地理认知,影响到战船、火炮、兵力的配置以及战略战术的实施,对战争的结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利敏 《神州》2014,(3):67-67
<正>传统的体育课教师只关注学生体质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教育,而忽视了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的体育教学要紧跟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在增强学生体制和体育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渗透思想素质的教育。一、体育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因为鸦片的毒害导致身体素质差而被世界戏称为东亚病夫,这一度成为中国人的耻辱。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中国在各大世界体育比赛中都赢得了傲人的成绩,体育运  相似文献   
4.
时至清代,棉纺织业成为中国产值最大的手工业,原棉需求愈旺。在输华白银短缺的情况下,印度棉花一度成为外国输华货品的第一大宗。印度棉花的批量入华印证,在鸦片战争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东方产品"而不是"西方产品"在中国行销走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化的外来原料输入,涉及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经济领域-—农业和手工业。耕织结合系中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结构的核心,此时中国的棉花经济,已不单纯是一个局限于中国境内的国内经贸体系,而是开始受到异域的影响。英国等赖此重建对华贸易结构,海外棉也首次与中国千家万户耕织结合的小农、小手工业经济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梳理19世纪的中国史,会看见一条清晰的轨迹:中国的近代化之路,每往前走一步,都是挨了一次打之后:1840年鸦片战争后,几个先觉者发出“睁眼看世界”的呼吁;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兴起洋务运动;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有了维新变法;1900年庚子之变之后,开始“新政”、“立宪”、“革命”……中国这个封建老大帝国的步履,不可思议的蹒跚、滞重,一步一停顿,以至于用上六七十年的时间,仍未能自强。  相似文献   
6.
从海龄之死看鸦片战争时期官方与民间的英雄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连银 《史学月刊》2006,12(12):46-50
海龄由于其不恰当的军事手段,导致矛盾激化,矛盾聚焦于海龄在京口的活动、死亡方式。围绕其死亡方式,各方争端不断,持续长久。争端方对此各执一词,镇江人利用流言否认海龄殉节,与官方直接对立。争端折射出官方与民间在认同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吴静 《收藏家》2006,(1):55-58
清宫所藏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海盗作为沿海地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往往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其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亦因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各异.本文主要集中于目前史学界较少涉猎的开埠初期的海盗活动,力图复原历史原貌,探究本期海盗活动的特点和成因,提出鸦片走私贸易是海盗行为盛行的直接诱因,中外双方的联合和先进船只的运用在对海盗的搜剿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登德 《安徽史学》2006,(6):100-102
"富国策"最初为近代西方经济学科输入中国时的译名.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对外交涉的需要,在京师设置了同文馆,以培养外交人才.1869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为总教习.1876年,丁韪良参照西方学制,进行课程改革,设置了八年制和五年制两份课程表,其中最后一年皆有"富国策"一科.至于为何将"富国策"放在最后一年开设,据<大清会典>记载,当学完前几年课程,即修完外语与格致学后,"则习公法或富国策","富国策,农工商之事也.  相似文献   
10.
1840年6月,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军的武器与英国军队相差甚远,再加上几十年的太平盛世,缺乏实战的洗礼,尽管清军官兵作战英勇,仍无法阻挡英军的进攻。战争开始后不久,英军一路北上,先后攻陷了舟山、宁波、定海等地,随后又占据了吴淞,逼近南京城,清朝南北交通命脉——京杭大运河面临着被切断的危险。情急之下,清政府只得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仓促应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