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王铭铭 《南方文物》2010,(3):17-28,16
<正>人类学家埃文思·普里查德(E.E.E-vans-Pritchard)于1902年生于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时代在牛津大学学习现代史,研究生阶段在伦敦经济学院学习人类学,得到塞里格曼(Charles Selig-man)及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上世纪30年代,埃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1月起,笔者在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访学一学期。其间陆续记下一些人类学考察方面的相关札记。上集提到了本初子午线的来历,亦从剑桥800年校庆纪念活动中看到另外一种历史的开创。本集则从剑桥800年校庆的特别纪念物"金钟"里,洞察时间的本性,以及本初子午线独占鳌头的原因;并介绍了几位从剑桥走出来的人类学学界的转折性人物。  相似文献   
4.
谢燕清 《民俗研究》2002,(4):160-167
在一次大战和二次大战间隙,莫斯(Marcel Mauss)坐在扶手椅中写下了自己为数不多的几本重要的学术专著,其中之一便是《论礼物》。这部写于1925年百页出头的小册子却成为人类学的一部经典之作,这在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linowski)开创的现代人类学时代里是罕见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孙若昕 《南方文物》2012,(1):191-194
英国功能主义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veski)以"需要理论"来解释文化的产生,主张人类文化都是直接或间接满足生物性需要而产生,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自然环境之外的一个新的、第二性的、派生的环境。马林诺夫斯基的需要理论是人类学上解释文化形态多样性成因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6.
惠嘉 《民俗研究》2014,(5):44-51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神话-宗教有特许状的社会功能,该功能是社会生活存在的本质条件,且具有超越时空的有效性,它可以指引人类走出战后危机。但与此同时,他又强调特许状功能仅在特定语境之下方可直观,其动因也源自经验性的心理情绪。这看似自洽的理论背后隐藏着普适诉求和经验主义之间的内在矛盾,并最终导致了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自由和道德的悖论。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1月起,笔者在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访学一学期。其间陆续记下一些人类学考察方面的相关札记。中集说到剑桥800年校庆的特别纪念物"金钟"以及几位从剑桥走出来的人类学学界的转折性人物;本期则将视野回归到对国内人类学发展的思考,再将笔触转至伦敦"地标"景点塔桥上的地钟。地钟讲述的伦敦城市历史并非常见的光荣与梦想,而是痛苦、挫折和灾难,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8.
1945年9月15日,驻中国东北苏军总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派德米特利·瓦西里耶维奇·别洛卢索夫上校飞延安,给中共中央传信息,苏军中校谢德明任翻译,当时任沈阳卫戍司令的曾克林将军;搭机回延安汇报工作。别洛卢索夫带没带马林诺夫斯基给中共中央的信,信中什么内容,别洛卢索夫对延安传递了什么信息,关系到当时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和中共的决策,研究这一段中苏关系的人必须得弄清楚。曾克林和谢德明是当事人,在档案尚未公开的情况下,他们的回忆就弥足珍贵。我们中苏关系课题组首先想到要访问曾克林。  相似文献   
9.
王燕彬 《民俗研究》2023,(6):140-152+156
现代人类学奠基者马林诺夫斯基在学术生涯后期尝试了文化互动与变迁的研究,但其主要方法论遗产仍是孤岛式的个案民族志探究。与此不同,马氏弟子、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开拓者费孝通先生基于中国这一超社会的、复合的文明体,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社区研究方法,从两方面对其进行改造:在空间上,以实在论主张替代马氏的经验批判主义观念,采用类型比较法接近中国社会之整体,改造民族志方法;在时间上,把“活历史”奠基于人性,将非历史的功能主义进行从个体到社会再到民族的历史性扩展,使其适应于历史文明的研究。通过方法论的时空重组,费孝通实现了功能主义的中国转化,为“社会科学中国化”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