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互动     
<正>【异见】谁是第一个学者型大使?刚看到第一期《文史月刊》,刊中有文《中国第一位学者大使———胡适》,颇感意外。印象中,胡适当大使、做学者没的说,但是,这第一位的由来是什么?标准又是什么?莫非胡适之前的那  相似文献   
2.
管林 《岭南文史》2001,(3):33-35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一批地主阶级有识人士,从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出发,要求改革吏治和向西方学习,萌发了最初的改良主义思想。洋务运动的兴起,把向西方学习从口号变成了实际行动。也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逐步发展。这期间,通过京师同文馆等机构出版翻译著作,驻外使节、出访考察使团、留学生等介绍情况,使有些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所加深,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到了中国同西方的一些差距。他们提出在不改革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对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从而形成了以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辜鸿铭,号立诚,祖籍福建同安县,1856年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他少时聪明过人.十岁赴欧洲留学,先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工程土木科文凭,后又游历意、法、奥诸国.精通多国语言。1880年回到槟榔屿。不久在新加坡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学者马建忠会面.深受他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唐明丽  逯慧敏 《神州》2012,(23):131-131
马建忠在19世纪末基于比较语言学提出了有别于中国传统译论的"善译"翻译理论。笔者将从简要介绍了马建忠的"善译"论,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马建忠"善译"理论的局限性:它并没有摆脱传统的"忠实、对等",也没有走出中国传统译论随想的樊篱;译者的主体性并未得到彰显,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原文的约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