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振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由回嵌家乡的新乡贤打造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私人马帮博物馆及其拓展出来的旅游产品体系,为其所在民族村落开启了一条内生性发展之路.本文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5个层面分析剑川私人马帮博物馆给乡村振兴带来的积极影响效应,希望其发展模式可以为其他地区探讨内生性乡村振兴路径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民间传说,周灭商后,为防止商族遗民造反,下令把他们从商都朝歌迁至洛阳一带。商族遗民迁徙后,由于脱离生产,身无一技之长,因而生活境况大不如前。周王根据他们历来有“周游”、“重价”的习俗,便劝诫商族遗民进行贩运和交换,久而久之,商族人中做买卖的越来越多,民间便习惯上把买卖人统称为“商人”(即商族人)。  相似文献   
3.
隐秘之地     
流鸢  尹杰 《旅游纵览》2008,(10):18-19
白雪皑皑的山峰、广阔无垠的草原、鲜红的莨菪花……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有静谧的湖水、神圣的寺院、淳朴的康巴人,一切都如人们梦想中的田园。  相似文献   
4.
5.
茶马古道     
马海 《丝绸之路》2010,(21):57-61
马帮,云南高原上的岁月之舟,在20世纪末的最后一个黄昏摇着响铃渐行渐远。这似乎已是无法违背的历史选择。但它伴随无数边地人的先祖走过千年驿道,在年轮上敲打出的辉煌哪能轻易从当代人的意识里被冲刷掉?从解放初享誉全国的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到21世纪初屡获大奖的纪录片《最后的马帮》;  相似文献   
6.
许文舟 《丝绸之路》2013,(17):42-47
蜢璞者是云南巍山县爱国乡的一个自然村落,位于巍山县城西南部,南与凤庆县的鲁史镇和诗礼乡隔江相望,茶马古道的"顺下线"怎么走都绕不开这个村子,它的身后就是万丈悬崖,体力不支的鸟都难以飞越,每年秋天,悬崖上的仙人掌果实成熟,引来那些饥肠辘辘的猴子,只是能攀上去摘到果实的很少。村子里主要居住着彝族,建筑风格受大理白族三坊一照壁格局影响,看上去,路人一定以为这是典型的白族村子。  相似文献   
7.
喜欢旅行,尤其喜欢去有人文底蕴的地方去旅行。个人长期旅行经验觉得,相对于美丽的大自然而言,由于我们人类的贪婪、愚昧与无知,在破坏大自然的同时,更加剧对人文景观的破坏。许多极富价值的人文的东西变化与消失的更快些。所以趁着还有时间与精力,应该尽早去那些有人文意味自然当然也不错的地方有些意思的地方走走,动作晚了就会留下许多遗憾,我是亲眼目睹了许多悲剧一幕幕在祖国大地上争先恐后地在上演而无能为力,还是趁早行动起来背上行囊上路吧,在路上有看不完的风景在等待着你……。剑川沙溪是我多年前去的地方,之后再也没去过了,不知道那里现在的情况怎样了?衷心希望那深厚的人文与自然风景依旧,民风依旧纯朴。  相似文献   
8.
“格当——金珠拉——波密”线路,在进出墨脱的线路中,恐怕是最不为常人所知的。徒步走完这150KM,需要7-8天的时间。这里,有所有进出墨脱线路的最高点——海拔5030米的金珠拉山口;也有臭名昭著、当地人闻之色变的蚂蟥山;也以动植物群落丰富多彩特别是以“孟加拉虎保护站”为傲。然而,最能引起我们关注的一个关键词却是:马帮。尽管格当乡到墨脱县城已经通车,但马帮在这里还肩负着与昔日同样的使命,在今昔已通公路的格当乡,依然能在朝霞或傍晚时听到马帮驼铃的声音由远而近,未曾逝去……  相似文献   
9.
马帮过街     
云南。江南。小时候,这两个地名令我无限神往。云南带给我黑大头菜、山柳红、韭菜花、昭通梨和火腿,还有篾斗笠。江南带给我那么多凄婉怅惘、低回不尽的思乡歌曲。云南只在厨柜里,江南只在吟唱中,但我这个生活在白日梦里的小孩,用想像恣意描绘它们的模样,想象自己在其中徜徉。久而久之,素昧平生的云南和江南变得非常亲切,甚至,用时尚名词来说,成了精神家园。给我带来江南的,是宁肯流亡三千里不做亡国奴的下江人。给我带来云南的,是马帮。我外祖母是大山帅家的姑娘。她有两位侄子,兄弟俩迁居城里,经营云南斗笠。这炮台街帅家,是我母亲走动最…  相似文献   
10.
蒙自马帮源远流长,早在元代以前已开辟了蒙自至磨黑的盐道,马帮运输也应运而生0到了近代,有开化(山)、广南、屏边、江外(红河以南红河州辖地)、蒙自等地驮马五、六百匹常年往返于蒙自与磨黑之间,蒙自成为滇南一带磨黑盐的集散地。因驮马多结帮而行,故称马帮。清同治年间,越南海盐(俗称水花盐)打入蒙自市场,由红河水道运至蒙自蛮耗(现划个旧市改为蔓耗),再由蛮耗用马帮驮到蒙自县城,但始终不能取代磨黑盐。直到个碧石铁路通车前夕,蒙自至磨黑盐道的马帮运输均常盛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