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状元趣事     
吴昆 《文史月刊》2014,(1):80-80
中国自科举制创立到废除,总共出了592位状元。 李蟠是清朝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他是个农村汉子,身材较胖,很能吃,虽然脑子不聪明,但是非常勤奋。因为考试时间长,李蟠带了36个馒头上了考场。无奈李蟠写字非常慢,馒头吃完了,李蟠还没有写完。李蟠饿得受不了,只好向监考官要馒头吃。监考官见他可怜,便又给了他几个馒头。康熙皇帝听说了这件事,赞扬李蟠的苦学之心,又看看李蟠的文章还行,就破例让他当了状元。这件事马上传外了,有诗云:“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士科。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  相似文献   
2.
《江淮文史》2014,(1):158-168
我外公在去世前的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得很简朴,牙口也不太好,他总是喜欢呆呆地坐在八仙椅上,一边嚼着馒头喝着稀饭,一边极慢地呷着从街上打来的山芋干酒,沉默不语,像一头缅怀岁月的老牛。这个时候的外公,已拿不动锅铲烧菜烧饭了。在此之前,外公的菜一直烧得很好。徽州人烧菜似乎是无师自通的.不仅仅是外公,  相似文献   
3.
陈醉 《纵横》2008,(6):47-50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很有趣的,有些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事,但它的的确确存在过。譬如20世纪60年代,有人居然一口气吃了18个馒头外加半铅桶稀饭——虽然南方的馒头是一两一个。中国的学术界,也同样经受过这种饥饿。那个年代,就连"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这个单一的创作方法,也都变成  相似文献   
4.
1989年,8岁的贵州儿童付国稳被人从上学路上拐走。18年里,母亲康天英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儿子。作为一个外来人,她甚至没挪过地方,就怕"儿子万一回来,找不着家了"。18年了,儿子也一直在寻找母亲,唯一的线索,只有一个地图上都找不着的地名:汪家山  相似文献   
5.
曾昭聪 《民俗研究》2002,(1):191-193
馒头是一种普通食品,它用面粉发酵而成.在古代,它是有馅的,类似于现在的包子.作为现在的常见食品,它是无馅的.有馅的已经称为包子. 关于馒头的起源,有一个很有名的传说,说是由诸葛亮南征孟获时发明的.这一传说最早见于宋代高承的<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馒头>:  相似文献   
6.
7.
馒头的诞生     
小麦原产西亚,被引进中国后,从种植、制作到吃法,都经历了漫长的汉化过程。最终诞生了与面包完全不同的产品——馒头,并通过马可·波罗反馈世界一个具有普世意义的食品----面条。从这个角度说,中国人在小麦吃法上的发明创造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芫 《中华遗产》2013,(2):62-69
馒头被誉为中华面食文化的象征。从粒食到粉食,馒头对于北方的饮食有着巨大贡献。图中是山东青岛的一家馒头店,刚刚使用直径一米的大笼屉蒸出二十来个戗面馒头。戗面馒头是在发好的面中再加入一些千面粉,来吸收发面中的一部分水分。这样蒸出来的馒头吃着会更加筋道。  相似文献   
9.
影子 《旅游》2013,(9):58-61
我从小生长山西阳泉,小时候每逢农村的祭祀活动,都会看到五彩缤纷、斑斓绚丽、造型逼真的面塑,那时候,我不懂什么礼节,只是对满桌的祭品很感兴趣,印象深刻。早就产生了把这一瑰丽的面塑艺术品拍摄下来的念头,苦于没有机会。恰逢前几天,阳泉市郊区西南舁村有一场隆重的民间祭祀活动,负责制作面塑的是阳泉市河底镇胡怀英,以手艺精巧远近闻名,特意约我们前去拍摄。这个活动上需要一百多组面塑,场面和气势都属于近年较大的。我听到这消息,不由得兴奋起来。  相似文献   
10.
数字     
《南方人物周刊》2011,(6):15-15
17% 如果不是政协委员潘耀民的一份提案,很多人都还不知道馒头税这回事.而且馒头税的税率高达17%。潘耀民委员认为.17%的馒头税设置税率过高,既不科学,还增加百姓消费的负担,更不利于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