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1.
本文以商鞅变法后秦国文化政策的变迁为研究切入点,详解《韩非子·和氏篇》为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孤证的来龙去脉。再根据现有文献资料,考辨《和氏篇》究竟是否为韩非所著。最后,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研究法,论述韩非记载此事的目的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正陈师曾是鲁迅青年时代的同窗、同事和密友。鲁迅和陈师曾,一个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一个是杰出的画家。他们同处于一个政治动荡、新旧交接、东西方文化碰撞空前激烈的时代,都出生于官宦文人家庭并经历了家庭的巨变,他们从小饱读诗书,有着深厚国学根基,同时又不乏对西方文化的敏感和追求。正直、诚恳是他们共同的性格,爱国、救国是他们共同的理想。一陈师曾,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原籍江西义宁(今修水),1876年3月2日生于湖南省凤凰县,比鲁  相似文献   
3.
4.
<正>谈到乡野村落间散布的大大小小的庙宇和神灵,文人墨客的态度自古以来都漠然得很。真要追究起来,大抵是饱读诗书的儒者们将这些来头不明的小神庙视为"淫祠",甚而要用一套儒家辞令对其进行打压,并教化"愚众"。反倒是经历过"五四"精神洗礼的新派文人对旧中国的神灵和庙会充满了同情,他们的回忆里满满的都是烂漫的童趣和淡淡的乡愁。前有鲁迅先生的《社戏》和《五猖会》,后有黄梅籍文人废名的《文公庙》和《五祖寺》,历史学家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