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秦旖 《神州》2020,(1):10-10
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在中国的销售额奇高,但它的设计师于去年公然发布辱华言论,引发轩然大波。而近日,各种涉嫌辱华的事件亦层出不穷:轻奢品牌蔻驰、奢侈品牌纪梵希、意大利奢侈品牌范思哲等,竟然都各自在某款产品中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列为独立的国家,没有拥护一个中国原则,毫不尊重我国的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  相似文献   
2.
客家人,是汉族的八大民系之一,世居中原,不屈于异族入扰中原,随帝都南迁(晋由洛阳迁建业,宋由开封迁临安),后来辗转至闽粤赣边区,散居世界各地。迄今为止,保守估计约有6,000多万人。从清朝初年到民国时期,客家人又多次多批迁往台湾。在现有台湾,2,300万人口中,客家人有460万,约占1/5。几个世纪以来,台湾的客家乡亲傈存着客家民系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抗击外敌,不畏强暴,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纵观历史,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略作论证。  相似文献   
3.
翻开中国近代史,随着《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中国完全丧失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就要挨打。一批不愿当亡国奴的仁人志士,他们在探索着如何拯救民族危亡之路,黄乃裳便是这些仁人志士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民族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安定、经济发展乃至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冷战结束后,世界民族问题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成为诱发国际和地区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由来已久、盘根错节的南斯拉夫民族危机无疑又是整个世界民族问题中的典型个案。虽然波黑战争与科索沃战争的硝烟已过,但人们仍不禁反思,民族主义为何成为威胁与破坏南斯拉夫多民族统一的顽症?  相似文献   
5.
张学良与东北易帜新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进 《民国档案》2000,5(4):79-84
历年来史学界对“东北易帜”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张学良东北易帜是形式上的,实质是东北地方保护主义;有人认为张学良进行东北易帜只是顺应了历史潮流,他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有人认为东北易帜对结束军阀混战,挫败日本企图策划分裂东北的阴谋,对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有着进步意义,应予以肯定;但也有人认为张学良东北易帜是打着反共口号,统一在国民党新军阀蒋介石手下的,不符合共产党的利益,不值得称颂。  相似文献   
6.
"将军百战死,马革裹尸还"。当战场的硝烟已散,归于平静时;当战斗的胜利到来,军民同乐时;当战争的尾声结束,普天同庆时,战场上逝去的英魂有多少人还会记得他们?他们以报效国家,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为己任,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将永远记载在人民共和国的史册,牢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原云南保山军分区司令员刘斌同志,全家卫国,满门忠烈,被人们称为当代"杨家将"。  相似文献   
7.
诗,来源于生活;诗,必须反映生活。伟大的革命斗争,会产生伟大的革命英雄,同样会产生伟大的革命诗篇。因此,没有抗联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便不会有陈雷的《露营集》。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不可分的一部分”(1948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如果说“东北抗日联军所坚持的14年游击战争,集中地反映了东北人民誓死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解放与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的话,那么《露营集》则是这种斗争历史和坚强意志的形象和艺术再现。  相似文献   
8.
《文史博览》2009,(10):71-71
2009年第9期“特稿”和“口述”栏目的几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为我们解答了一个心存疑惑而又悬而未决的难题:即国共两党高层领导如何对待台湾?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共两党的共识。毛泽东与蒋介石兵戎相见,对峙几十年。为了祖国领土完整,毛泽东表示:台湾只要在中国人手中,承认是中国的一部分,就可以暂时不去解放台湾,甚至还答应把庐山送给蒋介石,共产党人的胸襟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独立是一国立国的基本条件。进入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坚船利炮下,晚清中国一步步丧失了完整意义上的国家特征,大好的河山割让,大量的主权利权丧失。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最终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同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也向纵深方向发展,一方面分割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另一方面转向“中国无形之主权”的侵略。生长在这一时期的梁启超,饱受了主权理论和近代外交文明的滋润,面对破碎的山河,强烈要求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初步形成了清晰的国家主权观念。  相似文献   
10.
宫力 《史志研究》2000,(1):43-47
在1949-1976年期间,当代中国外交在毛泽东的战略指导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努力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坚持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终于打破了西方列强的封锁和包围,顶住了霸权主义的巨大压力,维护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并且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牢牢站稳了脚跟,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这是一项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