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 ”字小考     
“ ”字甚僻,然韵书字书均有收载,义为鞋底或纳鞋底.如《集韵·上铣》:“ ,一曰履底.”《玉篇· 部》:“ ,履底 。”  相似文献   
2.
韵书发展、传承的源流关系来看,《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和《古今韵会举要》两部韵书是《洪武正韵》和《韵学集成》两部韵书在编排体例和韵字归类等方面传承和参酌的主要韵书,是它们要传承的"旧韵"。虽然《洪武正韵》和《韵学集成》都分别对宋元时期的两部韵书进行了传承,体现了传承"旧韵"上的同源性,但二者在传承"旧韵"的体例上又有较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存古和定正的不同和释字体例的不同等方面,深入探讨二书在体例上传承"旧韵"上的区别,对进一步弄清二书在声韵调等音系因素上的区别,进而研究其音系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吴械《韵补》的古韵研究、朱熹的“古今之诗三变”观念等影响之下,宋元两代有不少诗学著作重视:(1)辨古今诗体之异,复兴汉魏诗风;(2)辨古体格律和用韵。元代科举考试的“古赋”进一步地要求士子认真对待“古韵”,迫使人们寻求古体、律体诗赋押韵规范(如《古今韵会举要》)。宋元诗学的这种辨体意识,到明代脱胎成了李东阳、前后七子等的“复古”诗学,同时还产生了具体支撑古诗创作的杨慎古音学、古今体通用韵书(以方日升《古今韵会举要小补》为代表)等副产品。可是,随着明季以后的韵学研究的精密化和朴学化,本来携手并进的诗学和韵学两个领域逐渐变得疏离,在清代知识菁英世界中各自发展成了专门之学。  相似文献   
4.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在其名著《社会契约论》的开篇这样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当然,卢梭是从天赋人权、从人的政治权利的角度来使用枷锁这一词汇的。其实,所谓枷锁,或谓之曰镣铐,乃是对压迫或者束缚的一种比喻。从更为宽泛的意义看,我们可以说:人在政治权利之外的所有其他活动应该遵循的秩序和规则,都可视之为枷锁。而且,人的所有活动(生物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都离不开与之相应的枷锁。  相似文献   
5.
盛唐之时,有一位名叫孙逖的诗人住宿在浙江绍兴境内云门寺阁,写了一首《宿云门寺阁》的感怀诗。诗曰: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且不说这孙逖的诗想象如何奇诡、匠心如何独具、诗境如何雄浑,令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一千多年后,根据孙逖这首诗中的一句话编拟的科举诗题,竟让一位饱学之士、举人、进士,止步于状元门外,留下了"平身双四等,该死十三元"的千古话题。这人名叫高心夔(1835~1883),原名高梦汉,字伯足,号碧湄,又号陶堂、东蠡,江西湖口县人。他出身书香门弟,自幼好学不倦,颖悟异常。咸丰元年(1851)举人。咸丰九年进士。同时代的人这样评价他——文学家王闿运在《湘绮楼说诗》中评其诗风曰:"高伯足诗少拟陆(机)谢(灵  相似文献   
6.
正这个世界充满着许许多多的不可理喻之事,让人感到茫茫然、惶惶然。如果是自然界中神秘的现象也就算了,因为人类暂时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对于人们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清楚的事情,却也依然特立独行、甚至作为霸主指导着人们的某种社会活动,这就算得上是天下的一大怪事了!平水韵就是这种怪事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