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从国家权力的视角对韩非和马基雅维里相关政治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积极评价了韩非和马基雅维里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构建强大国家权力系统的敏锐时代意识,另一方面对两人在如何构建强大国家权力系统问题上存在的诸多思想文化意义上的本质区别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关于韩非历史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相当深刻,也是非常复杂的,韩非历史观不能简单说是进化论,韩非历史观是一种变易史观。韩非的英雄史观是明显的,但同时又提出“众助”主张,强调民心的作用。同样,韩非的鬼神观也是复杂的,要作具体分析。他的“以功用为的”的思想,既具有时代局限性,又具有时代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把儒、墨、道、法和前期法家都作为韩非子"法"思想的渊源,是不稳妥的,韩非子"法"思想的渊源确定的应该有儒家和前期法家。他继承了儒家的人道实践原则,继续了荀子的思想转变,完善奠定且推行了其法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后王主义、性恶论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的"法"思想。  相似文献   
4.
魏登云 《沧桑》2013,(3):52-54
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说为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以法治国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其法治思想蕴含着鲜明的特色,如法、术、势,三者合一;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顺人之性,刑赏并用;禁奸正行,富国强兵。  相似文献   
5.
略论《老莱子孝行》故事中孝的真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中国社会的重要道德概念,自古以来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特别是在儒教家族中,它在构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持社会观念等方面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此外,孝又与忠结合在一起,为国家社会机器的正常运转发挥着重大的意义,被认定是人类所要基本实现的道德。  相似文献   
6.
《史记》载秦王因孤愤、五蠹之书而欲见韩非,回顾经典、对《孤愤》、《五蠹》主旨意涵进行解读就成为探究秦王欲见韩非的最初动机的中心路径。另结合秦国自商鞅以来法家思想的政治传统、嬴政的性格特征、秦王政与吕不韦之间的君相矛盾等因素,秦王与《孤愤》、《五蠹》的契合度极大提升,奠定了以后秦汉政权对法家思想的悦纳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正>自春秋以来,诸侯异政,百家纷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理论的爆发,在为期五百多年的岁月里,各家为推行自己的学说,提出观点、互相论  相似文献   
8.
韩非认为“势”作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权力形态,是一切政治运作必须具备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势”的强制性及不分善恶地发挥作用的中性特征,决定了“势”既可造福万民又可为祸天下的品格。围绕着如何确保“势”的运用符合为天下人谋利益的正义标准,韩非具体分析了通过“势位”归属的正义性,即通过“贤人”的道德人格和内在修养来节制权势滥用的方法。他强调,在无法始终依靠“贤人”来确保权力运用正义性的情况下,必须关注在君主世袭时代绝大多数情况下君主为“中人”的现实,从权力行使规范角度,即以“法治”,来确保权力行使的正义性。他认为从权力行使规范的公平和正义而非“势位”归属正义性角度来思考政治问题,更能实现天下大治的政治理想。约束、限制权力,使其行使符合为天下人谋利益的正义标准,最终实现天下大治,是先秦诸子共同的政治理想,法家及韩非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