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合理性,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本文从当前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短缺、银行组织体系不甚完善以及正规风险投资发展欠充分等方面,分析了现时我国非正规金融存在的过渡性理由。从众多农业人口和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社区银行的覆盖空隙及正规风险资本对创业企业早期投资的障碍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非正规金融的非过渡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顾栋 《攀登》2007,26(1):96-99
非正规就业已成为下岗失业职工寻求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对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积极促进我国妇女就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享受旅游服务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论文从心理契约角度出发,指出心理契约虽不是一种有型契约,没有以合同或者其他形式签名记录在案,然而它却发挥着有型契约的约束功能。西方的小费文化延续至今,一方面它是从事服务性工作人员维持正常生活的一项重要收入;另一方面支付小费也是客人对服务人员劳动的尊重和肯定。然而,目前国内旅游服务业的导游及司机通过"回扣"等非正规渠道获取补偿方式导致旅游体验和客户满意度大打折扣,甚至引发诸多民  相似文献   
4.
流动商贩的空间分布有较大的临时性和变化性,但在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下,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研究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从空间上引导该非正规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已有从空间角度出发的非正规经济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广州中山大道西路段的流动商贩为典型案例,从空间的角度对流动商贩这种非正规经济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流动商贩的空间分布具有时间、空间和类型构成三个特征。影响其分布特征的空间界面因素包括界面用地性质、权属以及界面空间特征等,揭示流动摊贩空间集聚的根源,为城市的规划管理和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流动摊贩对缓解城市失业和贫困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广州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研究了摊贩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摊贩区位因子的微观作用机制。摊贩在不同空间尺度呈现集聚分布,在不同时间尺度呈现有规律的数量变化。摊贩的区位选择主要受市场因素作用,但同时受到住地与摆卖地之间的距离、政府管制、外部相关利益主体(商户、公共场所管理者、居民)的干预以及摊贩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微妙影响,结果不是市场最大化原则下的最优区位,而是合理的区位。强调市场因素的内涵不仅包括人流量,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需求。摊贩区位选择没有偏离现代区位论的思想,其区位决策是经济与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陈昆仑  侯秋炜  张祚 《人文地理》2015,30(2):126-133
近年来以空间视角对非正规经济的研究不断得到城市研究者的关注,同时中国现阶段的高速城市化过程又引发了新的非正规经济现象。以全国闻名的大型城市开发项目——武汉"楚河汉街"中伴生的武重非正规小市场为例,对大型城市开发项目中存在的非正规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该非正规小市场有着特殊的存在状态,表现为经营空间固定、经营场所临时、消费群体广泛、经济活动事关生存、城市景观反差强烈。其存在动因主要是大型城市开发项目自身正常运转的需要、待迁居民维持正常生活秩序的需要、大项目建设中商业服务供给的空白、有关城市管理部门的默许。  相似文献   
7.
女性内部差异性已成为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广州市下渡村餐饮业和芳村茶叶市场茶艺表演业两个典型行业为例,研究不同行业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行为空间差异性及其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餐饮业和茶艺表演业女性非正规就业者具有总体上相类似的行为空间结构,但由于其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经济收入不同,该结构在尺度构成、出行活动的距离分布和出行频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性进一步对上述两类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职业发展分别产生了限制和促进的不同作用。女性非正规就业者所属行业特征、行为空间与职业发展处于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西方城市研究界认为大部分城市发展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新的城市理论也将产生在这些新的地理空间,而城市非正规性是其主要特征。本文首先对城市非正规性的演变进行了梳理,认为城市非正规性的研究具有对"二元主义"的超越,"传统"非正规研究的超越和认识论上的转变3个特征,并明晰了城市非正规性的理论内涵是一种管治模式;其次,认为制度变迁和城市非正规性研究之间的焦距在于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体等行动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城市非正规性互补式、补充式和让步式3种主要类型;最后,从政治、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总结了非正规性在中国形成的根源,并提出非正规性可以理解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一种模式,非正规实践及非正规制度蕴含制度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随着晚清上海国际化都市的日渐成型,孵育了一个不断成长的外语教育环境,上海社会学习外语的意识也不断加强.本文立足于晚清上海外语教育与晚清上海对外开放态势间的互动和俱进关系,透过对教会学校、本土学校和非正规化教育等途径的外语教育进行考察,提供了观察晚清上海对外开放的另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