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玄 《丝绸之路》2015,(7):70-73
一看过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的人都知道,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它是清代著名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这所宅第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本文叙述的乔家大院则指甘肃靖远砂梁村的一户极为普通的民居,称它为乔家大院,实在是有些勉强,但这幢民居曾经的主人乔映渭祖籍正是山西祁县乔家大院。因此,这幢简陋民居和山西乔家大院也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
跑飞机     
师克强 《丝绸之路》2012,(13):73-74
甘肃靖远人特指上世纪30年代末躲避日本飞机轰炸为“跑飞机”。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2月12日,农历己卯年腊月廿四。 这天“后晌黑”(下午),靖远县城阳光明媚,县城南关“跑买卖”(做生意)的李文公家的“四合头院”(四合院)中洋溢着春节前的喜庆祥和的气氛,已开始炸过年吃的油饼.儿和馓子了。恰好家中的好“胡油”(胡麻油)不够了,李文公就打发伙计去街上“各家”(自己)的杂货铺子来(中)取“胡油”。  相似文献   
3.
黄河自甘肃到宁夏段之间的古会州有很长一段从南向北流淌,由此形成的黄河天险要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北走向的河段恰好与东西往来的古丝绸之路成十字交会点,被总结为"大河中流,三原(内蒙、青藏、黄土高原)交汇,长城雄北,古堡林立,丝路贯境"。本文拟以时间为顺序,选择汉、唐、宋、夏、金、元、明、清八朝中有代表性的古城堡各一座加以串联叙写,概述古代城堡折射出的丝绸之路在本地发展变化情况,进而论述历史文化遗产作用以及对后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永胜 《丝绸之路》2009,(16):48-50
自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南线和北线,北线过黄河的渡口就在靖远境内。由于走的路线不固定,因而在靖远境内形成了几个比较大的渡口,它们是鹃阴古渡、虎豹口渡口、索桥古渡、乌兰津与白卜渡。本文对这些古渡口的具体位置以及丝绸之路的具体过河路线进行了考证,以期揭开历史的迷雾。  相似文献   
5.
王蓬 《丝绸之路》2012,(11):49-51
丝绸之路从开辟之日起,便机动灵活,成网状发展,比如出长安至咸阳便路分南、北,分别沿泾水、渭水河谷向西进发。进入甘肃境内,过天水后,则可分为三线,中线走秦安、通渭、定西至兰州一线;北线经靖远过虎豹口黄河古渡,穿景泰可进入河西走廊民勤、武威.  相似文献   
6.
关于迭烈逊渡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迭烈逊是丝绸之路东段北线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黄河渡口 ,多年来鲜有人提及。迭烈逊渡口位于今甘肃白银市平川区 (原属于靖远县 )境内 ,早在汉代就已经得到开发 ,很可能是汉阴渡口。迭烈逊正式得名于唐代 ,是明王朝抵御北元势力南下的最重要的戍堡之一 ,清代以来成为商业交通要津。上个世纪中叶因兰包公路靖远铁桥的通车逐渐被废弃。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炎黄子孙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鉴古而知今,临黄河而知中国。靖远是甘肃境内黄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县份,今后的发展中要深挖黄河资源、打造沿黄美景、讲好黄河故事,努力打造黄河上游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区,积极争当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靖远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雷双凤 《丝绸之路》2011,(20):88-89
现存于靖远方言中的古汉语汉词,对于研究汉语发展史以及研究靖远县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特别是文化和风俗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说文解字》及相关古汉字研究的专著,对靖远县北湾镇方言中的亲属称谓作一简单考证。  相似文献   
9.
萧关·固原     
沿丝绸之路东段回中道西行,经过平凉、翻越六盘山后,如果不走天水、金城(今兰州)一线,将在今天甘肃、宁夏交界处的固原一带,穿过秦汉长城和一个很著名的古关隘——萧关,然后至甘肃靖远、景泰一带渡过黄河,进入河西走廊。萧关,约建于秦始皇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担心匈奴进犯,  相似文献   
10.
前些年与朋友合编《靖远史话》时,从一篇文史资料中看到过这样一个信息,说是民国时期北京《世界日报》上登有《一股银水流向靖远》的报道。对此,我当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碍于编书的其他任务,无暇深究,也就搁置了好几年。今天重新提起,背后隐藏的故事似乎有些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