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饶胜 《文物天地》2023,(2):9-12
河南新乡市博物馆藏有两件商代有铭青铜器,二器铭文均为“卫父己”,笔者认为这种释读存有商榷之处。铭文应释读为“臣卫父己”或为妥当,即“臣”以表示身份,“卫”是卫氏一族,“臣卫”作为复合族徽,表明卫族臣服于商王朝,“父己”则是金文中的“日名制”中的常见组合。在安阳地区也出土数件带有“卫”字铭文的青铜器,这可能说明卫氏部族应居住于殷墟附近,并与商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扮演着守卫城邑之角色。  相似文献   
2.
清代出土的传世西周克钟有2件流落日本,2009年故宫博物院购藏到其中一件,此件克钟为所知5件传世克钟中尺寸最大者。本文记述了克钟回购的过程,通过梳理5件传世克钟的铭文形式与内容,探讨克钟在克氏青铜器组中的价值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倩  李大虎 《文物天地》2023,(7):104-112
2021年3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接受宝鸡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捐赠藏品共计456组(904件),其中青铜带钩182件这批青铜带钩以战汉时期的居多,形制多样,纹饰丰富,铸造工艺精湛,体现了战汉时期的制造风格和精湛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由于青铜带钩存在表面锈蚀、断裂、残缺等病害,提取至实验室对其进行保护修复,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青铜带钩存在作伪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考古实物的科学分析,认为早在西周时期胶东青铜技术便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战国后便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大约自西周始,胶东青铜技术与中原便是大体同步发展了的.文章最后还将胶东青铜合金成分与《考工记·六齐》作了比较,并提出了“六齐”既不是生产经验的总结,也不是指导生产实践的工艺规范,而是一种试验资料的反映和归纳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游心于美     
万物有灵,物周为器。方寸之上,常有动人之美。每一件古物,都沉淀着时间的力量,凝聚着匠人的巧思,诠释着时代的风尚,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灵性和气度。它们的美,足以傲视时光,睥睨岁月。《国语·周语》曰:"周之兴也,鸣于岐山。"凤鸟对于周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妖娆多姿的凤鸟纹点缀在坚硬冰冷的青铜器上,从造型到纹饰无不渗透着那个时代的奢华与考究之美。周人对凤鸟的崇拜和喜爱无处不在。那个神出鬼没、险象环生的世界,凤鸟纹不单是装饰,更寄托着周人与上天神灵沟通以获得庇佑的殷殷期望。  相似文献   
6.
浑仪、简仪(以下简称两仪)在高PH、大气污染和日晒雨淋环境中的腐蚀是一种动态加速腐蚀过程。采用合成的双唑胺铜缓蚀剂和有机硅改性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并分别复配成协同缓蚀剂群和含有增效稳定剂的封护剂。采用这两种材料和脱水后再防护的工艺,使带锈防护后的浑仪、简仪的腐蚀低于无污染大气中的速率。用电化学方法评价了防护技术的可行性,根据腐蚀与人工老化试验结果讨论了防护材料性能与腐蚀环境和带锈防护的关系,采用XPS分析方法探索了双唑胺比BTA更适用于两仪防护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广州出土的青铜器十分脆弱,强度极低。本次工作对脆弱青铜器典型样品进行显微观察和电导率、密度、吸水率等的测试,以及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测试其腐蚀后的主要成分,以此表征青铜器的脆弱程度,为后续的保护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陕西城固苏村出土商代铜器进行了合金成分和金相组织分析。结果显示,经检测的铜器材质仅见锡青铜和铅锡青铜两种类型,而金相组织则包括铸造、铸后受热、铸后(局部)热加工以及铸后热冷加工等多种加工形式。苏村小冢出土的三角援戈、鍚、面饰等兵器类器物,铸作精良、合金配比合理,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准,与镰形器所代表的本土冶铸传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认为,这些传统观点认定的所谓"本土器物"实际上有产自其它地区的可能,并指出关中平原是值得重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山西博物院藏部分青铜器锈蚀的拉曼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岳 《文物世界》2015,(2):77-80
不同器物在同一埋藏环境中受到的腐蚀程度有不同,同类器物在不同埋藏环境中所受的腐蚀程度也不同。本文采用便携式荧光分析仪、激光拉曼来研究太原春秋赵卿墓和战国长治分水岭墓的部分馆藏青铜器的元素构成及锈蚀成分的差异,以便能对不同地区出土青铜的腐蚀情况提供信息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重庆三峡博物馆旧藏的三件有铭青铜器进行了分析考证,认为:斝的年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作器者""属于""族,该族自商代晚期一直延续至西周中期;顾龙纹鼎、夔纹鼎的年代均为西周早期,二器铭文从字形、内容等来判断应属于后刻伪铭,均有所本,分别仿自西周晚期的虢姜鼎铭、昜叔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