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3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韩建交及中国改革开放形势的进一步深入,朝鲜族中小学师资队伍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教师无序流动、流失成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时至今日,中国国力日臻向上及周边国家形势变化,朝鲜族中小学师资队伍又有了一个新的变化。正确把握当今朝鲜族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现状与问题,探究新形势下朝鲜族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对朝鲜族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口维持政策幕末是日本封建社会将要崩溃的前夕,当时日本国内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虾夷地的阿伊努人口减少的问题,从1822年至1855年,即自幕府停止直辖虾夷地时,至幕府再次直辖虾夷地时为止,30年间虾夷地的阿伊努人口减少5,489人,即减少了22.55%。直接影响虾夷地的劳动力人口和兵源人口,严重的威胁着虾夷地的开  相似文献   
3.
王玉坤 《安徽史学》2023,(1):138-145
20世纪30年代中叶,面对地方财政困顿而重振教育刻不容缓的局面,江西省第八行政区督察专员张笃伦在赣东掀起族产兴学运动。与相对自主的旧族学相比,新族学深受国家意志的制约,面向社会办学和贯彻国民教育,借此为国民政府在原苏区的文化宣教服务,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新族学沿袭传统宗族设教体制,看似简便易行且经济实用,实则面临诸多挑战,导致多数族校在具体实施中流于形式。在国家与地方互动视野下检讨赣东新族学,可以发现族产兴学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力度有限,现代国家力量冀望植入传统社会组织进而形塑地方的努力也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4.
饶胜 《文物天地》2023,(2):9-12
河南新乡市博物馆藏有两件商代有铭青铜器,二器铭文均为“卫父己”,笔者认为这种释读存有商榷之处。铭文应释读为“臣卫父己”或为妥当,即“臣”以表示身份,“卫”是卫氏一族,“臣卫”作为复合族徽,表明卫族臣服于商王朝,“父己”则是金文中的“日名制”中的常见组合。在安阳地区也出土数件带有“卫”字铭文的青铜器,这可能说明卫氏部族应居住于殷墟附近,并与商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扮演着守卫城邑之角色。  相似文献   
5.
清代出土的传世西周克钟有2件流落日本,2009年故宫博物院购藏到其中一件,此件克钟为所知5件传世克钟中尺寸最大者。本文记述了克钟回购的过程,通过梳理5件传世克钟的铭文形式与内容,探讨克钟在克氏青铜器组中的价值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倩  李大虎 《文物天地》2023,(7):104-112
2021年3月,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接受宝鸡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捐赠藏品共计456组(904件),其中青铜带钩182件这批青铜带钩以战汉时期的居多,形制多样,纹饰丰富,铸造工艺精湛,体现了战汉时期的制造风格和精湛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由于青铜带钩存在表面锈蚀、断裂、残缺等病害,提取至实验室对其进行保护修复,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青铜带钩存在作伪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考古实物的科学分析,认为早在西周时期胶东青铜技术便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战国后便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大约自西周始,胶东青铜技术与中原便是大体同步发展了的.文章最后还将胶东青铜合金成分与《考工记·六齐》作了比较,并提出了“六齐”既不是生产经验的总结,也不是指导生产实践的工艺规范,而是一种试验资料的反映和归纳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江陵九店墓地是东周时期一处由多个人群(或家族)共同埋葬的公共墓地.甲组墓中多随葬磨光黑陶器不见陶鬲,墓主为春秋早中期楚势力进入以前当地土著人群,内部包含若干分支,春秋晚期以后完全楚化或为楚所灭.乙组墓中可见相同的楚文化传统,春秋晚期开始出现在九店墓地.根据空白地带、墓向、墓位排列方式可将其划分为若干小区.社会基层组织以血缘关系为主导,但亦呈现出地缘化趋势.此外九店墓地甲、乙组人群不同的发展脉络亦反映出东周时期楚国势力在江汉地区的兴衰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9.
游心于美     
万物有灵,物周为器。方寸之上,常有动人之美。每一件古物,都沉淀着时间的力量,凝聚着匠人的巧思,诠释着时代的风尚,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灵性和气度。它们的美,足以傲视时光,睥睨岁月。《国语·周语》曰:"周之兴也,鸣于岐山。"凤鸟对于周人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妖娆多姿的凤鸟纹点缀在坚硬冰冷的青铜器上,从造型到纹饰无不渗透着那个时代的奢华与考究之美。周人对凤鸟的崇拜和喜爱无处不在。那个神出鬼没、险象环生的世界,凤鸟纹不单是装饰,更寄托着周人与上天神灵沟通以获得庇佑的殷殷期望。  相似文献   
10.
闫浩雨  陈望 《风景名胜》2021,(5):0036-0036
纳西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血脉相承的特点,丽江古城的建筑,大多是普通纳西族百姓的家园,是纳西族文化的承载物,他承载着纳西族人民的生活习性,宗教文化,纳西族民居是承载纳西族灵魂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