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高原群山环抱的沟谷间,掩藏着许多不起眼的小山村.因与山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这些小山村就有了自己独特的名字.细心的人会发现,它们的名字当中都带有"山"或"沟"字.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乡边麻沟村便是其中之一. 仅有160来户人家的边麻沟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直至进入21世纪初,全村人依然徘徊在贫困边缘. 而此时...  相似文献   
2.
青海东部农业区田野的沟崖、山坡、地塄坎边和干旱的黄土丘陵上,生长着一种被人们称作白刺的灌木,与田野中其他植物相比较,再没有比它更白的植物,白色的枝体上长满棘刺。与生长白刺相毗邻的河滩和荒山坡上,还生长着一种树皮发黑,在田野里也找不到比它更黑的植物,它的树枝也带有又硬又黑的针锥一样的长刺,人们称其为黑刺。这两种灌木凭借自己身上锐利的刺的保护和顽强的生命力,在黄土高坡上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3.
蕨麻是遍布地球的一种极平常的小草.在中国大地上,从华北到西南,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西部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只要有植物生长的地方,都有蕨麻的身影.然而,每当外地客人来青海,青海人总是自豪地拿出包装精美的礼品盒,说这是青海特产人参果,拿回去放在大米里熬稀饭特好吃.客人们拿回去一试,果然味道甘甜鲜美,喝了一碗还想喝第二碗.  相似文献   
4.
《西藏人文地理》2012,(5):116-127
在如今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曾经活跃着一个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字,文明高度发达的王国。最辉煌的时候,它的国土西抵克什米尔,南至拉达克(今印度北部边界),北到青海高原,东达四川盆地。据说它是青藏高原上最早的文明中心,西藏传统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可这个王国仿佛一夜之间就神奇消失了,只留下千古谜团。  相似文献   
5.
青海花儿唱道:"蘑菇地莞儿好蕨麻,雪域的山,珍宝里有芳香哩;阿哥俩骑上枣红马,日子儿甜,前程里有光芒哩。"的确,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青海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所在多有,真的是"珍宝里有芳香哩"。  相似文献   
6.
闲来老回忆起少时学过的许多美文佳句。印象最深的还是鲁迅笔下的景色和人物,景色意境深刻,人物个性突出。景物描写中最难忘的是初中一年级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的情景:"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  相似文献   
7.
“花儿”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秀民间歌曲,它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新疆昌吉等广大地区,地方特色十分浓郁,风格鲜明突出。它是中国西北本土文化的显著标志。就青海“花儿”而言,其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同青海高原的地域环境,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习俗,尤其是语言特点等分不开。元明以后.世居于河湟地区的藏族与陆续移民来的汉、回、蒙古、  相似文献   
8.
青海高原山脉地理格局与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发生在相对隔离的种群与自然环境之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由于交通、经济、科技等的高速发展,文化的交融和渗透十分普遍。青藏高原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青海高原内部由于高大山脉的阻隔和屏障作用,文化的空间分异相对清晰,文化的交融和渗透还不十分广泛,在现代文化中保留有早期文化的特质。青海高原山脉分布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不同的山地文化,在祁连山与昆仑山之间的湖盆地区产生了昆仑山文化,两山交汇处为昆仑文化的核心区;祁连山西北段为多民族融和的山地文化区,东南段的河湟谷地,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文化,将其命名为唐古拉山文化,其内部以巴颜喀拉山为界分为康巴文化和安多文化两个副区。本文通过对青海山脉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文化的空间分异作初步探讨,旨在揭示青海多民族环境中形成的文化体系,为青海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9.
高原上的人对生长在田野山川的植物都有自己起的名字,这些名字是居住在一个村庄或沟道里的人,根据自己对不同植物的习性、形态特征的理解而起的,特别是河湟谷地,植物种类繁多,人口分布密集,乡村文  相似文献   
10.
"背口袋"是一种用萱麻草制作的青海高原特色小吃。是将萱麻熬成稀糊后涂于烙熟的青稞面(现在多为白面)薄饼上卷着吃的面食。在每年四季农闲和深秋喜获丰收之时,当你走进乡村,在农民家中总能瞧见男女老幼一家子人热火朝天地烙萱麻饼、散拌汤、卷萱麻饼、津津有味地食用"背口袋"的动人场景。初见那种形状奇特、吃法也稍显古怪的食物,有些不敢轻易尝试,在热情好客的主人的再三介绍和其乐融融的环境气氛的衬托感染下,试探着一个、两个缓缓下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