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蒙 《炎黄春秋》2015,(4):52-58
日伪时期提起中华民国,对不起,我首先想到的是日伪的"中华民国",原因是日伪政府仍然自称中华民国,仍然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执政党"仍然名为国民党。不同之处是"国旗"上加一个小黄条,上书"和平反共救国"字样。"和平",意味着汉奸路线,不准抗日;"反共",以此标榜,耐人寻味。回想起1942年3月日伪当局在华北推行的穷凶极恶的"第四次治安强化运动",第一条  相似文献   
2.
方庆秋 《民国档案》2007,(3):139-140
三青团,全称为三民主义青年团,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多维党派组织,由蒋介石赋予“组训全国青年”的任务,奉行国民党的“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总方针。在其总体活动中,曾经有过一段与中共合作抗日的一致性和革新政治的正义性,但更多的是以反共为首务(如收集反共情报、破坏进步青年学生运动等),在当时就有一些人视其为“一种特务组织”,后来在政治上又被定为“反动党团”。因而以往史学界对其很少问津,更鲜有将其列为重要研究课题者。在目前中华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的研究中,关于三青团的研究虽不乏佳作,但从总体上看还比较单薄,尚无全面系…  相似文献   
3.
《土地改革法》的夭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之光 《炎黄春秋》2006,(8):14-17,30
1950年7月,湖南邵阳地区土地改革开始试点,当时我在该地区负责青年团工作,地委派我参加邵阳县委,在县委统一领导下搞土改。从一个乡的试点到全县基本完成,除“复查”外,我参加了土改全过程。 经过近五个月(其中约一个月搞征粮)夜以继日的工作,到同年12月,完成了包括三个试点乡在内的四个区的土改,并已按计划向其余13个区的60个重点乡铺开了。  相似文献   
4.
魏克 《百年潮》2006,(5):68-70
1957年2月20日,时任西藏军区政治部青年部长的我,因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有幸从西藏来到首都北京.当时我的最大心愿就是能够见到毛主席.因为会议延期,我不能返回西藏,总政青年部安排我参加总政的干部学习,学习政治经济学,住在前门附近,这为我能亲眼见到毛主席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5.
我是长沙兑泽中学高中部第30班学生,1948年舂插班入学,1949年上学期毕业离校。记得刚入校的时候,学校还没有学生自治会,虽有三民主义青年团和青年互助社,但不是进步社团。于是我和秦白知等几位同学,创办了校内第一个由学生白发组织的“伊甸社”。该社是一个文学社,社名源自伊索寓言中亚当和夏娃所在的伊甸园。当时我没想过,也不敢以进步社团自居,标榜进步。  相似文献   
6.
陈模 《炎黄春秋》2004,(1):40-45
黎群同志永远离开我们走了,我感到无比悲痛。我从1951年3月结识黎群同志起,先后一起工作相处50多年,他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的老朋友,他是个生龙活虎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他为办好《中国青年报》奠定基础1950年12月,苏联青年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团长是苏联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米哈依  相似文献   
7.
马烈 《民国档案》2003,(3):81-86
抗战时期三青团在学生中的发展。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于1938年7月9日。蒋介石以国民党总裁身份兼任三青团团长。蒋介石在为成立三青团而发表的《告全国青年书》中强调“中国将来之命运,实系于一般青年之身”,因此三青团应成为“网罗全国优秀热烈青年及革命分子之唯一组织”。  相似文献   
8.
1920年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函约其在北京大学时的学生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建立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有10多人。同年11月,谭平山等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召开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时,团员增加到数十人.直至1921年5月间停止活动。  相似文献   
9.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尼赫鲁,为了表达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坚定支持,为了加强中印人民在共同反抗帝国主义殖民斗争中的合作,于1939年8月23日至9月5日,对中国进行了首访。访问期间,尼赫鲁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最高礼遇,国民政府最高层和中共主要领导都同他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共报刊纷纷发文,称其为"印度民众的伟大领袖"、"我们民族的这位亲切的朋友"。尼赫鲁自己也称这次访华是"印中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它深  相似文献   
10.
恢复安徽团组织1923年,共产党员柯庆施受命来安庆开展工作。柯庆施来安庆时,携有陈独秀的引荐书函。一封给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江彤侯,一封给陈的表弟濮德治(濮清泉)。到安庆后,通过江彤侯的关系,住在省教育会内,以教育会为掩护所,开展革命工作。此时,国民党人柏文蔚正出资在安庆创办《新建设日报》,经安徽大学筹备处蔡晓舟的介绍,柯庆施参加了报社工作。柯庆施利用负责编辑该报副刊及国内新闻的有利条件,经常转载《新青年》和《向导》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同时,柯庆施还通过陈独秀在安徽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的表弟濮德治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