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口,四围高山耸立,雪峰连绵,十多年前仅有一条青藏公路蜿蜒穿过时,显得格外荒凉。而今这里一改前貌,中见碑刻成林,雕塑高耸、神石兀立,荒野中展露出浓浓的化气息。  相似文献   
2.
李粹之 《中华遗产》2021,(4):154-157
两通在国外不甚起眼的中国碑刻,记录着几段特殊的交流史,令人追记。如果说去国外访碑,你或许会感到诧异:国外怎么会有汉字碑刻呢?有的。比如东汉《封燕然山铭》,是大将军窦宪北伐匈奴之后铭功勒石的纪念物,位于今蒙古国境内。  相似文献   
3.
南京博物院历代雕塑馆馆厅中间陈列着2块砂岩质地佛教碑刻,其中一块说明牌标注:“姜兴绍造佛石像碑,北齐河清年间(562-565年),高158厘米,宽70厘米,厚16.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此碑发现的时间、地点、经手者与流传过程皆不明。馆内未见拓本,细勘原石刻铭,除少许残泐外,字迹大致能看清,铭文书法朴茂,文字内容相对完整,加之碑刻图案构思巧妙,雕作精湛,是一件值得细细品读的北朝佳作。  相似文献   
4.
碑刻是会说话的石头,是史外之史。它集学、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化内涵,是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地域政治、经济、化、宗教和社会的实物资料,是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可信可依的物遗存。它能补史之阙,纠史之误。位于山西省永济县东南中条山麓的万固寺作为千年佛教名刹,保存了大量的碑刻题记。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许昌天宝宫,是一处始建于南宋理宗嘉熙四年,具有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宫内所保存元代以来的碑刻、石刻、砖雕、木雕等大量珍贵文物,为我们研究元明两代该宫的兴衰及其宗教、政治指导和艺术特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山多地少,本非五谷蕃衍之所。雁门迄北地多斥卤,岁仅一收,太行迄东则冈峦带土,颇鲜平原”。加之明清时期生齿日繁。导致地狭人稠,食不足用。继之而起的过度耕垦,使山间瘠田、村边角地都得以利用,甚至“山之悬崖峭壁,无尺寸不耕”。终导致许多山地丘陵地带“遇积雨则河水暴涨,其势奔腾而不可遏,往往啮田为害;数十年来洗荡民田千有余亩,尽成沙砾”。与森林破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保存下来的明清时期的一些护林碑刻,为我们揭示了当时人们保护森林、树木的一些情况:一方面人们基于朴素的生态观念和风水意识,加强对寺庙林、风水林等的保护,其目的并非出于自觉保护林木,但客观上还是达到了保护林木的效果。一方面,在一些地区,人们切实意识到破坏林木对生产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因而,加强对林木保护的自觉意识,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们的滥砍乱伐,维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它们或竖于田间地头,或立于祠堂庙墙,警示人们禀遵毋违。这些碑刻资料大都属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我约束的乡规民约性质,是珍贵的民间环保史料。其记载的有关破坏森林的性质主要是习见不鲜的一般性砍伐,不同于大规模的军屯民屯的毁林开荒,故而鲜见于文献记载。在以往的研究中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7.
吕怡琳 《东方收藏》2023,(12):34-36
隶书自先秦到当代,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代隶书经历了从战国古隶到汉隶盛兴,然后到宋元明时期的没落,再到清代的隶书复兴,逐渐形成了当今新的形式与风格,深受全国各地书法家们的喜爱。在当下的书法展览和比赛中,能够充分感受到书法大环境对于隶书创作的引导与推动,历届书法展览中隶书的创作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当今隶书的时代特征正在慢慢浮现。  相似文献   
8.
贾佳其 《神州》2020,(5):21-22
当代隶书的创作风格具有较强的多样性,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书法进一步发展,但因为市场经济影响,功利化与趋同化同样表现较明显。本文主要阐述当代隶书的创作风格及其拓展方向,简要分析当代隶书创作存在的矛盾,由于社会时代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下,人们的审美观念会随之变化,所以为了保证隶书创作风格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必须立足当代书法环境,革新创作方法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随着隶书在汉代的成熟,汉碑也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不同时期隶书碑刻的风格各异。从济宁现存的汉碑中可以看出汉代隶书碑刻书风的变化经历了西汉前期带有篆书遗韵的古拙、浑穆,西汉中期至东汉初的质朴无华和东汉中期以后的庄重严整并伴有藻饰之风三个阶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多与不同时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风气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海角亭碑刻     
海角亭始建于北宋早中期,与天涯亭同为古代“海角天涯”地域的地标建筑.在漫长的中华帝国历史阶段,封建官员但凡抵达今广西北部湾地区,大多要登海角亭挥毫题记,亭内现存古碑刻保存着元、明、清时期有关这一海角天涯之地的史地资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