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越明 《世纪》2020,(1):77-77
陈望道先生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首译者,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党成员,无论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史还是中共建党初期历史来说,都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钱益民先生的文章《30年代陈望道与中共的关系》(载《世纪》2019年第4期),对读者了解他退党后继续为中共工作的一段经历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陈望道版本陈望道,1891年1月生于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一户农家,早年曾留学日本。戴季陶在日本留学时,曾买到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打算译成中文。《民国日报》的主笔邵力子得知此事,就向戴季陶举荐了陈望道。  相似文献   
3.
佚名 《文史月刊》2014,(2):40-40
鲁迅是我国第一批积极使用和推广标点符号的知识分子。要说起来,汉语中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最早是在1918年5月号的《新青年》杂志上出现的,在此之前,标点符号还没有从国外引入中国。说起标点符号在中国的推广使用,这里还有一段历史。当时,陈望道是在中国推广标点符号的第一人,他在1918年5月,用文言文写了《标点之革新》一文,发表在《学艺》杂志第3卷上。接着,1918年5月号的《新青年》杂志就响应了陈望道的号召,在该期《新青年》杂志上,除了全部用白话文外,还采用了新式的标点符号。不久,陈望道又写了《新式标点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1975年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召开时,身患绝症的周恩来总理抱病出席会议并作政府工作报告。期间,他见到《共产党宣言》一书的最初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的陈望道先生,热切地握住他的手,询问道:“《共产党宣言》最早的译本找到没有?”陈望道不无遗憾地摇了摇头说:“没有。”此后不久,周总理不幸逝世,  相似文献   
5.
正细节,细枝末节也。我却以为细节是作品的"肉"。光有"骨头"没有"肉"的作品,是无法感人的。大约正是看重细节,所以我在采访时,总是不断用耳朵和眼睛"捕捉"细节——不过,需要一根敏感的神经。用耳朵"捕捉"细节,体现在采访时不断发问,挖掘细节。比如,我在采写陈独秀的秘书、九旬长者郑超麟先生时,"盘问"起关于陈独秀的种种细节。他略作沉思,回答道:"陈独秀讲一口安庆话。怎么想就怎么说。习惯动作是用手拍脑门。不大讲究衣着,但很干净。长袍、马褂都穿,帽子不常戴,难得穿西装。烟瘾重,但不抽香烟,而抽雪茄。文章写得快,有学问,但口才并不好……"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20世纪20年代初,《共产党宣言》经陈望道翻译进入中国后,中国  相似文献   
7.
陈晋 《湖南文史》2002,(3):77-78
1920年1月,“五四”运动“总司令”陈独秀乔装打扮成一个商人,坐着李大钊赶的一辆骡车,悄悄地离开了北京。陈独秀因从事爱国活动被军阀政府逮捕,出狱以后,他决心到上海去实现他的政治抱负。他们分别的时候,相约各自在南方和北方活动,为组建一个政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关威 《文史月刊》2005,(3):10-12
陈望道(1890—1977),浙江义乌人,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语言学家。少年时期的陈望道即在家乡私塾中接受了传统教育。16岁时,他到义乌的锈湖书院学习,以后又到金华、上海等地求学。1915年,陈望道赴日本留学,初在东洋大学学习文学、哲学,后在中央大学学习法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在日本期间,陈望道发奋读书之余,十分关心祖国的形势和命运,  相似文献   
9.
储安平(1909-?),江苏宜兴人。抗战胜利后主编过《客观》《观察》。1949年9月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8月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春,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策后,他被委  相似文献   
10.
董衡 《大江南北》2023,(6):42-42
电影《望道》以《共产党宣言》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为核心,多线交织叙事,表现出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追寻真理、坚守大道的故事,也演绎了一代青年为信仰而献身的热血情怀。这部电影虽然短暂,但我所受到的精神冲击、所感悟到的信仰力量、所体认到的伟大工程,却是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学习、任何一次体验。通过这部电影,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性修养的核心就在于信仰的坚守,唯有坚守信仰的高地,才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