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白鹿原》出版后,陈忠实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参加作品研讨会.当他看到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很差时心里很不落忍.就毫不犹豫地拿出两万元稿费.“为改善编辑们的工作条件尽一点绵薄之力”。在当时.两万元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陈忠实却说:“虽然我也不是很富有。但我不能忘本,如果没有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些编辑的倾力提携.也不会有《白鹿原》的今天。”  相似文献   
2.
正5月30日,2014中国·贵州"九黎十八寨"民族博览会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其中展出了我省收藏家陈祖伟珍藏的450幅中国名人书画珍品,令人大饱眼福。这些墨宝的作者都是我国当今各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如冰心、钱钟书、杨绛、贺敬之、吴祖光、臧克家、孙犁、马烽、魏巍、公木、公刘、李準、玛拉沁夫、莫言、陈忠实、张贤亮、邓友梅、梁晓声、冯骥才、舒乙、华君武、  相似文献   
3.
陈振凯 《神州》2010,(2):6-7
我痴迷于《白鹿原》,与一出生便身披黄土不无关系,与时常思考父辈祖辈为什么会是他们现在的生存境地不无关系。这部长篇所叙,打动人心的太多。E1前,偶在夜班编辑机上,读《人民日报》的副刊,得知陈忠实先生出了新书,名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书所讲的,便是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心路。  相似文献   
4.
李祖军 《沧桑》2009,(3):241-242
陈忠实以深厚的生活和艺术功底建构了一个蕴涵丰富、容量巨大、艺术震撼力强劲的独特世界,这就是他笔下的白鹿原,尤其是其中的文化意蕴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白鹿原》通过宗法文化思想来揭示历史,以一种广阔的文化视野对20世纪中国农村,尤其是陕西农村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观照,以次来展示生命存在的沉重和历史的沧桑变革,展现生命存在和历史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陈忠实曾用12个字总结田小娥的一生:生得痛苦,活得痛苦,死得痛苦。这种“痛苦”反应到张雨绮身上的直观感受就是累。“演完田小娥是很累的一件事隋。她的命运非常波折,里面有太多的起伏和变化,你不停地要应接这种一轮又一轮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白鹿原生死的礼仪,并由此折射出白鹿原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与观念。作者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家族文化以及各色人物的深刻而丰富的描绘,充分而恰切地传达了作家的"生命体验"。小说营造的生活充满了鲜活的灵  相似文献   
7.
彭苏 《南方人物周刊》2012,(33):46-48,50,51
几年前,话剧《自鹿原》筹备之际,陈忠实带着导演林兆华,“从西安灞桥区辖的原(指白鹿原)的西坡上去,南到蓝田县辖的原的东头下了北坡,沿着灞河川道途经我隔河相望的家门再回到西安城”。  相似文献   
8.
简讯     
《收藏家》2012,(9):90-90
中国作家书画院在北京成立 中国作家书画院8月8日在北京中国文学馆宣告成立。汇集丁具有丹青、翰墨之爱的当代专业、业余作家,马识途、贺敬之、周退密、韩美林、刘征、顾骧、舒乙、严阵、鲁光、陈忠实、张贤亮、贾平凹、雷抒雁、陈世旭、王巨才、自描、旭字、宗鄂、蔡子锷、赵丽红、莫言、韩静霆、程树溱、韩作荣、廖红球、杨匡汉、杨匡满、王祥夫、陆健、徐小斌、关仁山、刘家科、  相似文献   
9.
《白鹿原》就被改编为秦腔、话剧、舞剧、泥塑、连环画等,但都不太成功,电影改编的难度更大。原著与电影在情节和叙事方面有较大的出入。本论文从叙事角度和结构方面对原著与电影的再现和改编做了系统的分析。一、白鹿原、《白鹿原》、电影《白鹿原》陈忠实出生的地方,也叫白鹿原。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后来被陈忠实经过酝酿,写入了小说,白鹿原边上走出的陈忠实,用文字虚构了"白鹿原",再现了那块土地上作家不曾经历的历史和传奇、不曾谋面的祖先。《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  相似文献   
10.
李莹  王萌  张森 《神州》2013,(21):29-29
辛亥革命后,接踵而来的是社会的一片混乱,民族濒危,面对此种困境,陈独秀《新青年》一班人看到的是辛亥革命失败于缺少思想革命的环节和深度,中国的文化根基未动,而文化乃是政治的根本,于是掀起一场文化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陈忠实的《白鹿原》却把“孝”予以神圣意义,塑造了白嘉轩这个孝子形象,开拓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正面描写家庭伦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