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飘 《区域治理》2021,(2):106-107
我国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明确了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可诉性,但由于各种原因,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例鲜有出现,民众对消费民事公益诉讼知之甚少.2016年4月24日,最高院公布《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本文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对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2.
刘志博 《攀登》2004,23(2):91-94
行政审判方式改革是我国行政诉讼活动的一场重大变革,涉及行政诉讼模式的转变和整个诉讼运行机制的改革。行政赔傣诉讼的调解制度作为行政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已被广泛采用,但审判方式的改革则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本从审判方式的角度,着重分析了行政赔偿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晖 《丝绸之路》2010,(10):101-102
在现代民主法制社会中,数额不大的纠纷和轻微权利受到侵害后需要得到救济的情况频仍。我国的民诉法虽对案件审理部分做了简化,但远不能满足对简易民事案件审判的要求,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种与案件类型相适应的新的诉讼类型已进入法学界的视域。本文在对小额诉讼的指向对象规定的基础上,探索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的具体建构。  相似文献   
4.
李进平 《沧桑》2010,(1):35-36
我国现行的两审终审的民事诉讼审级制度在设立之初是适应我国国情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缺陷和弊端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各级法院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划分不明确也不科学;二、现行审级制度不利于法律适用的统一;三、现行审级制度妨碍了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王晓茹 《沧桑》2010,(4):58-59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是人民法院作出民事裁判的依据,是整个诉讼活动的基础。而证明标准又是法院明辨是非、正确判案的依据,法官对事实的认定,常常不能回避对盖然性规则的适用。比较而言,英美法系的证明标准倾向于一种"盖然性占优势"的标准,而大陆法系在诉讼证明上则主张"高度盖然性"的标准。由于我国对于证明标准的立法存在一些漏洞,本文拟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对于"盖然性规则"的不同态度的比较研究入手,围绕这一规则的产生、适用及其现实意义展开论述,以期对我国"盖然性规则"证明标准的正确运用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6.
四郎卓嘎 《区域治理》2022,(16):108-111
民事诉讼通常是在双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但在庭审中,当事人可能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影响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增多,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缺席现象屡见不鲜,由于我国缺席判决制度在法律规范的确立尚为概括性叙述,导致了司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处理缺席判决案件有一定的难...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没有规定,在现代民主社会,应该是一个法律的漏洞。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在各国的立法中有所体现,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强调权利本位、人权保障的今天,我国有必要对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具体包括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原则、范围、程序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果 《神州》2014,(12):198-198
在我国社会发展中,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各种矛盾纠纷屡见不鲜。近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案件越来越多,其中关于财产纠纷的案件最为突出。本文对我国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的现状作了相关的分析,就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制度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旭 《黑龙江史志》2011,(14):58-59
<正>地方志作为地方文献,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它能否在法庭上以证据直接使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如果法律确立了地方志的证据功能,直接作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这一类证据使用,将为地方志的有效使用开辟出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潘璠 《神州》2012,(31):236-236
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民事诉讼法学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一切民事诉讼的制度都是围绕目的而构建起来的.从民诉法的工具价值来说,调解型程序与判决型程序作为当事人实现其诉的重要手段,当然作为民事诉讼法的核心内容。那么判决型程序和调节型程序与民诉目的是怎样的关系?哪一种程序更能体现民诉的目的?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