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重点对阳明心学在日本传播发展的主脉——日本阳明学始祖中江藤树的阳明学思想,以渊冈山为代表的主内省派及其衍生出的石田心学、以熊泽蕃山为代表的主事功派及其衍生出的“报德教”,以及近代日本的阳明学运动进行简要考察和分析,揭示阳明学对于日本近世庶民道德的培育以及近现代国民道德建设的作用,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公民道德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明代思想史除了理学和心学的兴替之外,在16世纪的晚明出现了实证主义的倾向.部分学者如谢肇淛等开始批判地反思太极论,也不再接受王阳明心学以内心为唯一判断标准的认知方式,以及宋明学术以静坐和主敬为主的论学方法.这部分学者强调基于现实经验的"闻见之知",重视对客观世界的观察、记录和对经典文本的阅读.这一晚明的实证主义转向在占统治地位的明代心学以外开辟了一条通向客观知识的新路径,奠定了清初朴学的认识论基础.对这一缘起的梳理有助于将清初学术从理学到朴学的转向的内在理路变得更为明晰.  相似文献   
3.
骆利红 《沧桑》2014,(3):89-90,109
《淮海易谈》是晚明以心解易的重要代表作。作为王阳明的再传弟子,孙应鳌在吸收程朱理学解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王阳明"易理即人心"的思想,以心解易,以易证心,建立起自己的易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自幼受到阳明心学的熏陶。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罗汝芳、达观和尚和李贽。罗汝芳生生之仁的学术思想,达观侠义救世精神,以及李贽“童心”说和狂狷豪侠气质,对汤显祖人生观、政治观的形成,都有决定性的意义,自然对汤氏文学思想与美学思想的核心“至情”说,也有密切的联系。汤氏“至情”说,对明清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王阳明曾流放贵阳市修文县,他在那里悟道,形成“知行合一”哲理。使阳明文化成为贵阳市特色文化的知名品牌,促成国内外学者共同认知的“王学圣地”,进一步发掘了我市旅游景点的思想文化内涵。1994年12月,由我市社科界的一些专家组织成立了“贵阳王阳明研究会”。十余年来,该研究会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社科联的支持下,对王阳明的研究从恢复常状中逐步形成热点,并率先在全国取得十大历史性的突破,经全市人民公议,把王阳明确定为贵阳市十大历史名人之首,阳明文化成为贵阳市的一个特色文化品牌而影响国内外,大大提升了贵阳市的城市文化品位,为增强城市竞争力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们太需要精神来牵引我们走向一个彼岸未知的生活——地.是如此让人着迷。我们想找寻到历史的重要线索,把我们带到那里去完成生命的一次次体验。那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是我们想拥有的世界。那里森林密布、溪流潺潺、山岚静默、生命安然……那里的生命享受尊敬、令人仰止。  相似文献   
7.
<正>把"知行合一"定义为贵阳精神,在全国各地都应该有启迪的作用。我认为,背后有一个值得我们关切、深思的文化信息。30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特别蓬勃,气势如虹,带动了全世界经济的活力,也使得中国成为经济大国。1994年联合国举行世界社会高峰会议的时候,提到  相似文献   
8.
<正>公元1508年(明正德三年),在中国边远偏僻的贵州龙场驿,发生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龙场悟道,这标志着阳明心学的诞生,自此阳明心学从政治文化边缘的贵州走向全国,走向东亚,走向世界,为中国儒家文化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在社会控制实践中颇有建树的实干家,他在“知行合一”理念的指引下,践行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如果说他在贵阳龙场悟道期间是在做理论积淀,那么他在南赣期间的一系列措施则是他社会控制思想的物化结果。王阳明的社会控制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乡村社会的组织建设与对乡民的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史研究领域,明末清初的思想界从来不曾寂寞。学者们为它贴上了“实学”、“经世”、“启蒙”等各种标签。吴震先生的新著《明末清初劝善运动思想研究》(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9年9月)则为这一阶段的思想贴上了“劝善”的标签。全书除《导论》外,下分《明末清初劝善思想溯源》、《阳明心学与劝善运动》、《晚明心学与宗教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