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2篇
  免费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针对上世纪50年代末发掘的元君庙仰韶墓地中存在的特殊葬式及墓穴情况进行讨论,辨析"复原式二次葬"的面貌以及文化意义,并分析特殊葬式所代表个体的特征。探讨通过墓葬葬式或相关情况研究古代人类行为模式及思维观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宋甜甜  赵舒荑  赵兆 《文博》2023,(5):15-24+2
2017—2018年,为配合西咸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陕西西咸新区蒲家寨村的一处战国秦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了墓葬、围沟、水井等遗迹340余处,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铁器及玉器等。墓地内散布有10座瓮棺葬,均属于秦文化范畴,其墓葬形制、结构各异,出土器物丰富,墓葬年代属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前后,是研究秦瓮棺葬及秦人丧葬习俗演变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陶器(尊)为切入点,通过探讨相关陶器的年代等问题,补充论证了前掌大墓地是西周早期殷遗墓地的观点;并通过对文字史料的分析,认为“任”姓“薛”氏与“史”氏存在密切关系,“薛”氏很可能是“史”氏的分族。西周早期的“薛侯”可能是生活在殷墟的“史”族(或其一支),随着商灭而被复封于“薛”,因此前掌大墓地不宜被称为“史”国封国墓地。  相似文献   
4.
高磊  范鹏 《四川文物》2023,(4):45-54
为配合綦江北互通建设工程,2020年4—5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原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重庆市綦江区文物管理所对重庆市綦江区对门嘴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宋代至元代石室墓4座,其中单室墓1座,双室墓3座,出土有瓷碗、瓷灯盏、瓷盏、瓷罐、瓷碟、瓷盘、陶碗、陶罐等遗物。4座墓葬的形制结构、石刻内容和雕刻风格等反映了川东地区宋代石室墓的一些共性特征,墓葬出土器物为研究当时綦江地区的丧葬习俗、雕刻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江陵九店墓地是东周时期一处由多个人群(或家族)共同埋葬的公共墓地.甲组墓中多随葬磨光黑陶器不见陶鬲,墓主为春秋早中期楚势力进入以前当地土著人群,内部包含若干分支,春秋晚期以后完全楚化或为楚所灭.乙组墓中可见相同的楚文化传统,春秋晚期开始出现在九店墓地.根据空白地带、墓向、墓位排列方式可将其划分为若干小区.社会基层组织以血缘关系为主导,但亦呈现出地缘化趋势.此外九店墓地甲、乙组人群不同的发展脉络亦反映出东周时期楚国势力在江汉地区的兴衰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6.
钱静轩 《东南文化》2021,(5):123-132
皖南地区是土墩墓的重要分布区,以芜湖市南陵县所在的漳河流域分布最为密集,也最富地域特色.使用无人机低空航拍和三维建模对南陵小乔村、危家大塘两处土墩墓群进行研究后发现,土墩墓群的选址和布局方式不仅注重与地貌环境相融合,且通过分配茔域空间,限制土墩体量,安排墓位顺序等手段来确认和表达群体与个体的地位及关系.而两墓群在墓地规模和结构上的差异应是各自代表的继嗣群体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7.
滕州前掌大墓地中随葬兵器的墓葬较多,特别是女性墓葬中随葬兵器的现象较之于其他地区更为多见亦罕见于海岱地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商末周初时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和前掌大地处战事频繁的东夷重地有关,也许正因如此,前掌大墓地的女性生前可能参与作战。  相似文献   
8.
西咀墓地仅发现3座墓葬,皆为洞室墓,墓葬因破坏严重,殉牲情况不明。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特征来看,与以往发掘的新店子墓地、阳畔墓地文化面貌接近。是一处与西北杨郎文化存在交流的东周游牧文化墓地。  相似文献   
9.
作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惠州市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陶瓷器和玉石器。本文采用显微镜、X射线探伤、X射线荧光能谱、X射线衍射、显微拉曼等方法对其中一件春秋时期青铜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青铜矛为铜锡二元合金。受酸性潮湿的埋藏土壤环境影响,青铜矛基体矿化严重,表面存在大量以SnO2为主要成分的浅绿色锈蚀物和少量以碱式碳酸铜为主要成分的绿色锈蚀物。X射线探伤分析显示,青铜矛内部存在泥芯铸造产生的空腔和多处小孔状铸造缺陷。此外,青铜矛表面大部分区域覆盖有结晶态的以SnO2为主要成分的致密半透明锈蚀层,这在同类型的锈蚀青铜器中较为少见,是其出土之后能长年保持稳定的表面锈蚀状态且器形较为完整稳固的原因。实验结果可为该青铜矛的保护修复处理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并为研究南方地区同类型青铜器锈蚀产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邳州梁王城遗址西周墓地出土了67例西周人骨,对其性别、年龄、人口寿命、体质类型、身高情况的分析特别是对颅骨形态特征的研究表明,梁王城西周组居民属于蒙古人种,具有中颅型结合高颅、狭颅的特点,同时具有狭额、高眶、阔鼻、正颌的面部特征,并且具有长狭的下颌。梁王城西周组居民的颅型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最为接近;面部特征与东亚类型、北亚类型比较接近;体质形态与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出土的同时代人骨存在一定差异,但这种差异小于梁王城西周组与梁王城大汶口组、殷墟中小墓III组、滕州前掌大B组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