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饶胜 《文物天地》2023,(2):9-12
河南新乡市博物馆藏有两件商代有铭青铜器,二器铭文均为“卫父己”,笔者认为这种释读存有商榷之处。铭文应释读为“臣卫父己”或为妥当,即“臣”以表示身份,“卫”是卫氏一族,“臣卫”作为复合族徽,表明卫族臣服于商王朝,“父己”则是金文中的“日名制”中的常见组合。在安阳地区也出土数件带有“卫”字铭文的青铜器,这可能说明卫氏部族应居住于殷墟附近,并与商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扮演着守卫城邑之角色。  相似文献   
2.
针对铭文中出现的反书、倒书等特殊形式的书写现象,本工作采用泥条贴范法,从铭文制作的工艺角度对反书和倒书进行了讨论,并搭建了一套以树叶刻字为基础的推论模型,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地阐述了在此模型下反书和倒书的产生的可能性及原因。  相似文献   
3.
北京师范大学文物博物馆收藏有一只原断为商代的青铜圆鼎,但笔者认为,其应与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番匊生壶属同一套青铜礼器,是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应更其名曰"番匊生鼎",具体考察其年代,应可定为厉王世。  相似文献   
4.
杜平 《文物春秋》2007,(4):52-53
正定隆兴寺藏有一件青石雕刻的唐代生台,其铭文中有明确的纪年和器物名称,虽已残缺,但因存世者极少,仍不失为研究生台这类佛教器物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  相似文献   
5.
《奥古斯都功德碑》为罗马元首制创立者奥古斯都生前留下的自述,所及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是研究罗马共和与帝制转型期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该碑自发现以来,国外学界已有多种校勘本问世。兹特综合各家校勘,从古典语文逐译该铭文,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予以注释,为国内古典学研究提供较为可靠的文本。  相似文献   
6.
毓祖丁卣铭文中的"廙"是地名;"归福"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礼,是指把祭祀用过的酒和肉拿回来敬献给君主;"嫠"通釐,是福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河南登封市告成镇友掘出土5座春秋时期贵族墓葬,其中2座墓内出土的青铜器铸有铭文,它不仅对该墓葬群时代断定、对墓主人的身份以及春秋时期郑国历史的了解有较大帮助,而且依据史料进行观察与研究后.认为该墓葬群可能与郑国初期公叔段的墓葬群有关。  相似文献   
8.
临为父作封刻石刻于东汉延熹六年(163),清宣统元年(1909)由罗正钧收入山东图书馆(今山东省图书馆)附设的金石保存所,新中国成立后转交山东省博物馆(今山东博物馆)收藏至今。该刻石为东汉著名碑刻,被诸多金石研究者所重视,但仔细对比原石、拓片,发现以往著录多对其铭文释读不全或误释,或囿于仅见拓本未见原石而对刻石的定性不一。在对刻铭文字进行隶定的基础上,据其形制及铭文内容,可认为该石非墓中石刻,应为墓上祠堂建筑刻石。  相似文献   
9.
李金 《东方收藏》2023,(1):15-17
“中山三器”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三件代表性青铜器,分别为中山王舋鼎、中山王方壶、中山妾次圆壶。“中山三器”的器型构造独具艺术特征,既带有中原审美的特点,又表现出强烈的文化、民族融合之特征。其上的长篇铭文,承载了中原的儒学思想与天道观念。“中山三器”的器物特征及其所刻铭文反映了鲜虞白狄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产生的同化,代表了北地民族与中原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堪称我国青铜器珍宝。  相似文献   
10.
河北石家庄肖家营汉墓M2出土一件纪年为五凤元年的铭文铜带钩,殊为珍贵。文章将该铜带钩的制作年代判定为西汉宣帝(前57)时期,使用年代判定为西汉宣帝至东汉明帝时期;随后对铜带钩的铭文进行补释,并在此基础上对铭文中的“辟邪”“辟兵”“除殃”等思想观念进行深入解读;最后,通过对铜带钩羽人、兽面纹饰的解读,对铜带钩性质做进一步判断,认为墓主人佩戴此带钩,具有强烈的长生不死、辟邪除殃的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