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东下冯遗址出土的17件第三期冶金遗物进行了金相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其中1件附渣冰铜块的检测表明该遗址的铜有独立于锡、铅料的来源。熔铜渣及铜块的分析表明第三期时已经使用锡青铜,同时还有铅青铜、铅锡青铜、砷铜等合金种类的应用。青铜合金通过向红铜中添加锡、铅物料(可能含砷)得到,与二里头等遗址类似。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平博物馆藏东汉铜甑对于研究广西地区青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器物长期保存于潮湿环境中,矿化严重、保存状况较差,亟须保护修复。本研究应用X射线影像观察、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模拟实验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器物的铸造工艺、合金成分以及锈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该器物为整体铸造成形,器物铸造时使用了轮制技术、刮板造型工艺以及铸后刻纹的工艺,箅部范块制作过程是用器身模翻制器身范后脱模,将器身模的圈足部分切下,然后在圈足泥模上刻出箅部型腔。在此基础上,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力求将传统的文物修复手段与现代修复理念相结合,通过除锈、修补等保护修复措施后,不但提高了器物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达到了可以展陈,发掘文物潜在价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岭南地区秦汉时期的铜提筒在当地越文化中具有代表性。江东地区西周春秋时期的墓葬或遗址中常出土一类带提耳的原始瓷筒形器,其造型独特,纹饰繁复,在尺寸、器形等方面与铜提筒多有相似之处。从浙江德清火烧山原始瓷窑址出土的一批标本器入手,对这一类筒形器重新进行类型学分析,然后就其主要的功能性因素与岭南铜提筒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明确二者的相关性,进而归纳出此类提筒形器在春秋以后南方各地出现的规律。该形制可能并非被动传播的文化因素,而是百越文化背景下各地的统治阶层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为凝聚族群认同,维护统治利益,而对文化因素和器物形制作出主动选择和"策略性操控"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乐昌庆云镇富云铅多金属矿区域上岩浆岩分布广泛,矿区火山岩、岩浆活动强烈、频繁,不仅为成矿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而且为层间破碎、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及后生叠加改造再富集创造有利的条件,受基底构造和深大断裂控制形成北东向和东西向展布的构造岩浆带。矿区断裂构造发育,特别是NEE、EW向断裂构造,为成矿物质及矿液的迁移富集提供通道及赋存空间,矿区不仅成矿条件优越,交汇部位矿化往往相对富集,矿区找矿潜力巨大,为相同类型矿床找矿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营子冶炼遗址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五分地镇大营子村南侧的大山的北坡上,包含东西两区冶炼遗存。东区冶炼遗存年代较早,至迟在公元前1 400年已开始冶炼活动。铅同位素、微量元素示踪研究显示大营子冶炼遗址东西两区均使用了来自林西县大井古铜矿的多金属共生矿石,直接冶炼铜砷锡三元青铜合金。大营子冶炼遗址东区冶炼遗存的年代测定,获得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年代测定结果,为探讨辽西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演变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在苏精对19世纪传教士中文印刷历史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印度塞兰坡英国浸礼会旧址和收集保存在当地的一些书籍和资料,进一步探讨19世纪早期马士曼等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在印度塞兰坡所开展的中文铅活字印刷事业,认为马士曼等人于1813年翻译出版的新约圣经中的《若翰所书之福音》(《约翰福音》),应系近代应用铅活字印刷技术所印出的第一本中文书籍。而且,塞兰坡的铅活字印刷影响到马礼逊、台约尔等伦敦会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南洋的铅活字印刷活动,两地之间既有竞争,也有相互激励和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近代早期西方铅活字印刷技术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同时,还探讨了新教在亚洲传播过程中传教与经商、宗教与文化传播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亮 《中原文物》2007,(4):66-72
陕西关中西部出土的铜镈应源于北方夏商时期的铜铃,其时代分别在西周中晚期和春秋早期,它们应是由本地铸造的青铜乐器,但也不排除同时吸收了其他地方特别是南方诸文化因素的影响。关中西部铜镈多为窖藏出土,体形硕大,装饰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8.
北京嘉信     
《收藏家》2007,(6):81-82
北京嘉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于6月16—17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2007年度春季拍卖会。本次拍卖会推出为中国书画、油画、瓷器玉器、奇石、铜佛像唐卡专场。油画专场中汇集了中外华人艺术家的油画精品佳作。当代著名油画家李泽浩20世纪60年代的成名作《你追我赶》,也是中国文化界最具影响力的一幅“政治黑画”。  相似文献   
9.
永川博物馆藏贴金铜塔,即“千佛宝塔”,是重庆市永川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核心工作之一。通过专项调研、文献检索及讨论研究,在传统保护修复流程的基础上,使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超景深显微观察、红外光谱分析等科技手段对表面残留物进行材质分析和鉴别,通过机械清洗和贴敷清除的清洁实验,参照同类器形制完成铜塔的仿制补配。不但成功达成文物保护修复的目的,更在保护修复过程中提取、发掘了诸多历史信息,为今后开展专题展览或相关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任雪莉 《收藏家》2022,(1):83-90
复合铜礼器是将不同功能的器物搭配组合成一套,如壶与觯、卣与觯、卣与觚、鼎与俎等,与目前学界所理解的"一器多用"涵义有所区别,体现在其各部件的功能,一定是既有关联,又有差别。复合铜器主要出土于豫陕地区,山西、湖北、安徽等地也能见到。在搜集的10件器物中,除2件为商代晚期安阳出土,其余也都或多或少受到商人的影响。复合铜器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藏玄机。将器盖稍加改动,就变成饮酒的杯子或者切肉的俎案,这种理念上的创新,与今天设计思想中的all-in-one,即一体化、多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处。从形制特点、使用方式以及社会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复合铜器尽管设计奇巧,使用便利,但仍然不被社会广泛接受,这是其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