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料淡彩”脱胎漆器工艺是我国传统漆器工艺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使用较薄的漆料进行涂抹和绘画,以呈现淡雅、柔和的色彩和纹饰。它在技法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如采用线描勾勒形体和利用色彩营造氛围等。文章通过对传统绘画美学理论的研究以及“薄料淡彩”脱胎漆器的创作实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和互补关系,以及对于“薄料淡彩”脱胎漆器工艺发展的启示,望能够为当代艺术领域带来新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本研究介绍了传统年画印制所用红蓝色料的发展历史,选取15种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常用红蓝色料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并归纳总结了标准样品的化学结构与红外谱图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三幅清末民初时期的传统年画开展无损检测。结果显示三幅年画的红蓝色料均为合成颜料或染料,包括酸性大红G、酸性墨水蓝G、普鲁士蓝等。本研究扩展了红外光谱在书画文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范围,为传统年画色料的无损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4.
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清代珐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运用原子发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对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珐琅残片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中.对构成珐琅的硅酸盐材料、铜材料、焊接材料以及镀金层的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对珐琅残片断面的焊接层和镀金层的微观形貌、焊接层的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和鉴别。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晶学、矿物学、金属学和金相学的基础理论对珐琅原料种类、各种原料的作用、珐琅料的熔制与烧蓝、铜材料与焊接材料的合金属性、焊层的金相组织、掐丝珐琅的烧制工艺等问题加以探讨,试图藉现代科技手段揭示清代珐琅所包含的科学技术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那是她最苦闷难熬的一段时光。发了几个小文,满心以为自己已越过生命那道山梁,即将攀上山顶,去一览那四野绝佳的风光,却蓦地发现,自己不过在山腰徜徉陶醉了片刻,便又回到坚实的地面:她再写不出任何让自己心生欢喜的文字。忧伤,水一样从每个夜晚、每个角落漫卷而来,沁得她一身冰凉。她开始动摇,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那块料!晚睡前,照例给儿子读故事。忙碌了一天,原本曾是与儿子最舒适享用的一段亲密时光,此刻,她竟也提不起半点兴致。随手翻开一册刚借来画满  相似文献   
6.
基于富集在铜料中而保留其母矿信息的元素可以用于示踪青铜器的矿料来源,为了解郑韩故城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利用ICP-AES方法对郑韩故城出土东周时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21个青铜器样品微量元素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推测可能具有相同的原料来源。与小双桥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微量元素特征进行对比,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从商代中期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地区的原料来源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可为研究东周时期这一地区铜业发展状况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石范铸钱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范的出土在我国并不鲜见 ,青铜时代的许多遗址、墓葬中常有诸如刀、凿、锛、鱼、钩、斧、镞、钺、剑等的石范出土 ,质地有所谓砂岩、滑石、片麻岩、千枚岩等。承接传统青铜铸造技术而来的钱币铸造业中 ,石范的出土更多 ,尤其在汉初至汉武帝元鼎四年 (公元前 1 1 3年 ) ,主要使用于半两钱时期。然而 ,对于石范能否用于直接浇注 ,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 ,石质范由于透气性差、退让性差 ,又含有结晶水 ,不能用于直接浇注。为了验证这一问题 ,中国钱币博物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鄂州市中心支行、鄂州市博…  相似文献   
8.
甘肃礼县高寺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建龙  郎树德  张俊民  王刚  马建华  赵卓 《考古与文物》2012,(4):14-34,1,113,114
礼县高寺头遗址,位于礼县县城西南9公里处的石桥乡高寺村西南部的小山坡上,原称之为"礼县石桥镇遗址"。1986年,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进行了发掘。同时,对该遗址的各台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在第二台地多为仰韶文化早、中期的遗存。第三、四级台地则多为仰韶文化晚期的遗存。故设置了上下两个发掘区进行了小规模的清理发掘,共清理出房址4座,灰坑8个,室内窖穴3个,出土陶器、石器、骨蚌器等遗物765件。均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存。  相似文献   
9.
曹周妍 《南方文物》2012,(3):117-124,111,209,216
前言在陶瓷史的研究中,除了考古学的实证资料以外,古代文献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再根据传世品和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我们可以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推测,比如当时陶瓷工艺的用料、流传等问题。在韩国文献中,关于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中国明代陶瓷的记载并不是很多,所以《朝鲜王朝实录》(即中日习称的《李朝实录》)与《慵斋丛话》与中国瓷器有关的记载便成为极为重要的文献。本文即通过这些记载来探讨两国朝贡贸易瓷器的情况及禁止在朝鲜境内使用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的钴显色材料有颜料、玻璃、陶瓷釉。花绀青、钴蓝属历史颜料;钴显色蓝色玻璃可能始于西汉;钴显色蓝色陶瓷釉始于战国陶胎釉珠,唐朝唐三彩陶瓷釉发展成多个品种。钴显色材料有国产钴土矿类和进口Smalt类。原料矿中带入的锰、铁、镍、砷、铋等杂质对色彩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