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07,(4):I0021-I0021
尺寸:长210cm宽171cm高230cm 此床全部采用海南西部上等黄花梨精料制成,装饰华丽,秀美飘逸,空灵通透。整个床体无论何处均充分体现出黄花梨所特有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2.
尸床葬是一类人群可能出于信仰而采取的特殊葬式,其典型特征为不用木棺,在墓室内设置生土台或用砖石与土混筑平台以陈尸,后发展为使用石尸床、石围屏石榻,部分有叠葬现象。墓葬主要发现于河西周边地区,从西晋十六国延续至唐代。北朝时期有一部分随着人口流动而扩大至平城、关中及洛阳。尸床葬的墓主推测可能为北方某一不用木棺埋葬的游牧民族,后来主要活动于西域,在嚈哒、粟特、突厥、回鹘中可能都有该类人群存在。中古时期一部分到达河西,与各民族错居日久而形成尸床葬俗,到北朝后期少数使用木棺。中古时期尸床葬的发展演变充分体现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4月至8月,为配合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育王岭隧道建设,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北仑区博物馆对位于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璎珞村旁四眼坑山下的一批古代墓葬和窑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图一),共清理不同时期墓葬9座(编号M1-M9),五代窑址3座(编号Y1-Y3)、灰  相似文献   
4.
江山古窑址分布区域广,密度大,产量高,品种齐全,窑床明显,堆积层丰富,集中反映了江山制陶、瓷业的风貌和闽、浙、赣的地方风格,具有地方代表性。江山古窑址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独特,制陶、瓷资源丰富,需求量大,技术推广普及,留下了各个时期的古窑址和大量的产品、标本。这些古遗存为研究闽、浙、赣三省边界为主的古代陶瓷业提供了大量的佐证,是江山古陶瓷的兴衰史,是中国古陶瓷发生、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在帮助妻子清理衣柜的时候,又看见了那床压在箱底的黑黑的蚊帐。我不由深情地摸了摸它,它是那么自然地把我带回到30年前那段备战高考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对《辽史·礼志》中所见"擔床"一名,《辽史·国语解》及明人陈士元皆作出了令人感到蹊跷的错误解释。据作者考察,擔床是一种带有长竿的抬舁工具,在各种礼仪场合中用来抬舁物品。其名始见于五代,在宋、辽、金时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传世文献及图像资料,可以较为具体直观地了解其基本形制。元明以后,擔床逐渐消亡,被功能相似的"案"与"亭"取代。  相似文献   
7.
孙宗贤 《文博》2012,(5):14-17
凤翔新发现的唐代石棺床构件,为研究关中西部粟特人及祆教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通过分析认为石棺床构件为一位身份地位显贵的粟特商人墓葬遗物,这是粟特商人留居凤翔的历史见证,充分说明凤翔是关中西部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其画像石上的线刻火坛图像、瑞兽互斗纹、胡人套马纹等具有明显的波斯及中亚风格,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同时,它对探讨该地区粟特人聚落、祆祠、墓地、族源以及归属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
交椅--继承胡床久远血统的中国杰作 图为敦煌壁画中北魏双人坐胡床,这张胡床,两木交叉。床面用绳索连接,可张可合,就像今天的马扎。右图这张明式交椅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椅子——胡床的直系后代,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  相似文献   
9.
重力式码头建设已是目前港口建设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重力式码头其优点在于结构更加稳定,抗风、抗浪、抗震以及抗外力冲击能力均优于其他结构式码头,且码头后方可形成大面积陆域用于堆场等设施建设,但是其缺点在于建设成本较高,随着时代发展,货船的吨位已越来越大,已建设的重力式码头逐渐已无法满足现今的大型货船停靠需要,大部分重力式码头已逐渐面临淘汰、废弃的尴尬地部,此现象对国家的资源也是极大的浪费,所以如何使得重力式码头能够进行升级改造且现今重力式码头如何满足设计船型停靠的同时能够坚固以后更大船型停靠已是重力式码头发展的趋势,而重力式码头最重要的工序就是抛石基础的施工。  相似文献   
10.
泽文 《文史月刊》2011,(10):77-7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可谓家喻户晓。据南京博物院原院长梁白泉研究员考证指出,诗中的“床”,指的是“井栏”,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睡觉的床。诗境是“秋夜明月之下筑有水井的庭院”,不是汉唐人席地而居的室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