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丰辉  周铁铮 《中国钱币》2007,(4):41-42,33
衡制、平色是研究金属货币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清代西藏银币是否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衡制与平色说法不一。一说清代两藏地方政府铸造银币衡制均为中央库平,“两藏钱币自始至终所使用的衡制,与中央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金属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币已很广泛。诸国无不以金属制作流动交换的货币,只不过形制各有不同而已。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封建集权国家,随即以圆形方孔钱为主体货币,统一了币制。从此,方孔圆钱成为我国铸币基本形制,并一直沿用到清末,前后长达两千多年,而“钱”的名称,时至今日,仍在继续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传世文献中与楚国货币有关的记载,有与范蠡同时代的楚王“封三钱之府”、楚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以为大”二事,都见于《史记》。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三钱之府”的解释基本一致,即它是楚国的国家钱库,“三钱”即金、银、铜三种金属所铸货币④,并由此推论早在春秋时期,楚国以及中国就已使用金、银、铜三种金属货币。  相似文献   
4.
机制币,听上去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用现代机器冲压铸造的各种金属货币。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它专指19世纪末至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硬币。在清朝末年,它横空出世,完全改变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历史传统——“圆形方孔钱”,成就了一次币制改革的神话。货币史专家彭信威说,机制币带来的货币改革堪比秦始皇统一货币,秦始皇将刀币等等改变为圆形方孔,而这次机制币也将“孔方兄”送入了历史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对迟缓,没有象三晋、两周地区以及齐、燕、秦、楚等国那样铸造过本国的金属货币。只是在楚考烈王灭鲁(前249年)前后,在原属鲁国的辖区内流通过楚国货币蚁鼻钱和郢爰、陈爰等金币。这已经是被无数考古发现所证实了的,是古史界和古钱界所熟知的事实。但自80年代以来,泉界出现了“鲁币”新说。主张春秋晚期的鲁国,已经出现了金属铸币。其说如能成立,在货币发展史上无疑将是一个重大突破。惜拜读后感到论据似乎不够充分,论证也嫌牵强。特就几点疑问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林钧永  朱凯捷 《新疆钱币》2001,(2):31-31,33
古波斯人在发现吕底亚人的创造之前,尚未制造和使用过金属货币。但是,在居鲁士(Cyrus)大帝建立波斯帝国(阿黑门尼德王朝——Achaemenids),战胜吕底亚王国末代国王克罗苏斯(Croesus)后,很快就学会了制造和使用金、银币。本文要介绍的是称为西格罗斯(Siglos)的银币。  相似文献   
7.
海贝具有成为货币的天然优势。在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力长足进步,掀起三次社会大分工,产品剩余增多,商品交换频繁,为海贝兴起奠定了历史基础。贝币兴起于夏,盛于商、西周,衰落于春秋战国,终于秦。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国货币制度表现出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明显特征,由于政治、经济和物产、地区联系等的特殊性,导致我国传统货币制度以中央集权行使管理权,以金属铜作为主要货币材料源,而贵金属由于物产的稀少只作为辅助源材料,且由于封建商品经济的繁茂发展,我国拥有了使用纸币的最初经验。但没有意识到货币供给的经济规律,传统中国货币政策必然是盲目的而难以超越封建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钱币的国家之一,在数千年的钱币发展史上,古钱币与民俗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样说,中国古钱币从它诞生之日起直到它寿终正寝,退出历史舞台,民俗文化一直伴随始终。早在新石器时代,海贝就因具有民俗文化特征而被选作实物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金属货币产生以后,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钱币学会和陕西省钱币学会联合主办召开的全国西汉“白金三品”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8月在汉中市召开。学术研究贵在创新,研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广泛交流.深入讨论.发现新的资料,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思路,尝试新的方法.取得新的成果,实现新的突破,通过广泛交流和探讨,对一些重要问题能够取得比较一致的见解,反映了学者们对“白金三品”的高度重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是学术民主的象征.又是活跃学术讨论、推进学术研究的动力。《安徽钱币》本着求真务实,把学术问题研究好,把历史遗留的疑难问题解决好。特转栽部分学术论文,以供广大学者、爱好者研究参考.使研究和普及相互促进,把我们的钱币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