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爱红  余向东 《沧桑》2014,(2):18-19
东汉末年,赤壁之战发生前,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即外戚与宦官之间的矛盾、官僚士大夫与外戚宦官之间的矛盾激化,导致东汉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腐朽、衰败,最后不可避免地演变为地方豪强、军阀之间的大混战,为赤壁之战创造出一幕一幕鲜活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过女主临朝,女主临朝具有重用外戚、手段残酷、宠幸宦臣的特征;而女主临朝的原因大概有皇帝体弱多病、昏庸荒淫,嗣君年幼、不能亲政,后妃本人具有政治才能等。  相似文献   
3.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吕后把持朝政,大肆培养吕氏势力。 吕后死后,她所培植起来的吕氏外戚试图以武力夺取天下,史称“诸吕之乱”,终被平定。在平乱中,太尉周勃功勋卓著,顷刻间成为朝廷内外的大红人,而作为主谋者之一的右丞相陈平,此时却黯然失色。文帝新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陈平十分知趣,知道自己作为老臣应该让位于周勃,于是称病不朝。  相似文献   
4.
鸥鸟 《湖南文史》2013,(9):60-61
古代有母以子贵的说法,儿子出息了,老妈也跟着扬眉吐气。儿子最大的出息是干什么?当然是做皇帝了,只要儿子当了皇帝,别管他老娘原来地位多么卑贱,马上就能贵为皇太后。然而什么事都不能一概而论,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个特殊时期,儿子一旦被立为了太子,那么他的生母就得立即去死。这就是"立子杀母"的政治制度,听上去很不可思议,但确实长期存在过。这个制度起源于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西汉初年,从刘邦的老婆吕后,到文帝的老娘薄太后、老婆窦太后,再到汉武帝的老娘王太后,多次出现太后干政、外戚专权的局面,汉武帝对此有着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士人的群体自觉意识,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全面兴起于东汉中后期。其兴起之原因,一是土地私有化的完成,地主庄园经济的出现,尤其是东汉士人对劳动态度的改变,使士人生存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使其在经济上有了独立性,为其人格独立打下了物质基础;二是东汉统治者对士人尤其是对归隐士人的相对宽容,为士人自觉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三是士人队伍的扩大,尤其是中央官学规模的扩大和校舍的扩充,为士人个体自觉意识转化为群体意识提供了中心场所;四是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专权,又为士人群体自觉意识的激发和张扬提供了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外戚专权在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会出现,这对历史上各朝代的政治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西汉历史上同样也出现了外戚专权的现象。西汉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外戚专权的现象,但是最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三次,分别是在吕后时期、霍光时期、王莽时期。这三次外戚专权对西汉历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宦官与外戚,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阴暗的物种。为此,他将中国历史上的这两种人物作了一番梳理。见仁见智,想必读者自有取舍。  相似文献   
8.
春秋后期,晋国有个叫豫让的人,很有才华。他先后到上卿范氏和中行氏家当过家臣,可惜不被重用,于是改投到正卿智伯门下。智伯很欣赏他,尊他为上宾,人前背后,恭敬有加,遇上要事,都会跟他商量。豫让十分感激智伯的知遇之恩。就在这个时候,智伯跟当时晋国的另一重臣赵襄子发生武装冲突。智伯兵败,被满门抄斩。豫  相似文献   
9.
有汉一代的政治格局,由外戚集团把持朝政的局面成为常态,外戚完全是凭借家里出了个长相漂亮的女儿而得道升天,因此得势后更容易忘乎所以、飞扬跋扈,也因此,皇后家族的下场大多都很惨:吕家(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家族)全家被诛杀;上官家(汉昭帝刘弗陵皇后孝昭皇后家族)被灭族;霍家(汉宣帝刘询的皇后霍成君家族)被灭族……  相似文献   
10.
张治中是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上层人物,毕生主张亲苏联共,而蒋介石极端反苏反共.从政治观点上看,两人应该是冰炭不容,但蒋介石为什么还要重用他、容忍他呢?事情既复杂,也简单.因为张治中是蒋介石"和"的一手的重要工具,始终有用.与此同时,张对蒋忠心耿耿,从不搞小派系,不留恋兵权,毫无个人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